上海市进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阶段测验语文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海市进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月阶段测验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ffcdd7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5

进才中学高三年级三月阶段测验语文试卷

一 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

(1)老子曰:“大音希声”,与《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找出不是文天祥诗的一句(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C.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找出与儒家思想不符的一句(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C.穷天理,灭人欲 D.兼相爱,无差等

【答案】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 D (4). 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尤其要注意名家名篇、作者、朝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重点内容。 (1)“大音希声”意思是: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意思是: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这两句意境相同。

(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尤其要注意名家名篇、作者、朝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重点内容。 A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B项,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出自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C项,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出自文天祥《正气歌》。

D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自郑思肖的《寒菊》。 故选D。

(3)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尤其要注意名家名篇、作者、朝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重点内容。

D项,“兼相爱,无差等”是墨家思想。 故选D。

【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学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 2.按要求选择。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一项( )。 A. 今天天气太反常,滴水成烟,炙手可热,真是难受极了。 B. 所谓开放,就是要借他山之石,师心自用,促进自我发展。 C. 虽然他犯了错误,但是罪不容诛,应允许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D. 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这篇文章差强人意,他终于总算过关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说:“中国从来不许忏悔”,一语道破传统道德中缺乏忏悔精神的事实。_________。此种作派流毒深远,以至于今天的人们纷纷走向伪圣或伪人,你也就不必感到莫名惊诧。 ①隐晦事实真相,掩盖世人耳目,回避现实与人性问题与矛盾

②但是整个思想传统并没有把“自省”当成令人敬佩的品格,多数人将其看作是“自污” ③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讲“讳”的,为长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④虽然儒者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A.④③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答案】 (1). D (2). D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

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语境是“天气太反常,滴水成烟”,形容天气炎热,望文生义。

B项,“师心自用”意思是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是贬义词,语境是褒义语境,要借鉴他人,与成语意思相反。

C项,“罪不容诛”意思是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语境是“允许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与语境不符。

D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与语境“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总算过关了”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段意思,结合前后文考虑、选择,注意前后文之间的照应和语意的衔接。还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④②中“虽然”“但是”是一组表转折的关联词,应紧密相连,排除A;③句说“为长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然后再解释这是为了“回避现实与人性问题与矛盾”,因此先③后①,排除BC。 故选D。

【点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二 阅读(70 分) (一)(16 分)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①我们知道,在家庭关系中不需要正义道德,在朋友熟人乡亲关系中也不需要正义道德,而只有在陌生人之间才需要正义道德。维系前两种关系的是仁爱道德,而正因为在陌生人关系中缺乏仁爱情感(罗尔斯所谓的“相互冷淡”),才需要建立正义道德。这似乎意味着,正义道德的价值发自互利交换的动机,是因为正义对人有用、有利,我们才需要它、尊重它。这种观点曾经风靡于 17、18 世纪,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这些感觉主义者。这种观点将价值的发源归因于人的利益追求、利害感受或自爱自利。

②但是,这种观点遭到剑桥柏拉图学派和情感主义者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仅仅靠相互利益关系而无相互善意关系,不能建立正义道德;正义道德不仅发自利害感受,而且发自同情心。也就是说,仅仅诉诸利益并不能使人尊重和遵循正义道德;只有同时诉诸道德情感,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正义、热爱正义、维护正义。休谟认为正义价值的最初源头是利己的互利动机,但一旦正义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向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和灌输的过程。经这一过程,人们对正义价值的敬重和维护就不再是出于利己心,而是出于一种道德情感(同情心);人们就不再把正义仅仅视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视为就是目的本身。在休谟看来,没有正义感的道德建设(教育、灌输、启迪等),正义道德无以为存。

③而任何道德建设都是一个诉诸人们道德情感、培养人们道德情操的过程;不诉诸情感,道德以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根本无法维持。情感是否是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这一点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这一点是无疑的。康德企图将正义道德的维持建立在毫不诉诸情感(如同情心、仁爱之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康德那里,助人不必是“为乐”的过程,不必怀有仁爱心、同情心、怜悯心等等;唯一需要的是对道德法则的无限敬重,这是一种出自理性的义务。康德自己也深知这种对情感的绝对排斥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故认为这是先验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是即使永远达不到也应该努力追求的彼岸。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情感的推动,人会去帮助人?单有理性是不足以维持道德的,道德必须诉诸情感。理性可以说服人,但不能打动人;仅仅诉诸理性,对

手会服输,但不会跟着你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价值竞争和冲突的时代,不同价值靠什么去赢得人?诉诸理性无疑是必要环节,但理性仅仅是提供支持的理由,若无情感置入,这种理由可能是聊胜于无。理性本身毫无生气,不具吸引人的媚力,纯粹地坚持理性,等待人的认知能力提高,几乎等于等待死亡。只有迂腐之人才会相信:真理在我这一边,因此我必胜。实际上,最认为历史规律有利于自己并且相信真理必胜、我必胜的人,最善于去争夺人心,激发情感,鼓动大众,他们决不会消极等待客观真理为其开辟道路。真理决定论在表面上的科学性蕴含着极大的号召力,可是,“科学性”一词本身就赋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内容。

④自由主义是最讲究合理性和中立性的体系,但正因为如此,它易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被意识形态专家的鼓动、煽情所击败。不要以为自由主义就必然胜利,不要企图去等待人们认识到自由主义的真理价值,如果自由主义者不去战斗,它完全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自由主义所坚持的价值与其他意识形态所坚持的价值处于竞争之中,坚持自由就意味着可能损害平等,坚持个人主义就意味着有可能削弱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坚持对人权的尊重就意味着会限制国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因此,反对自由主义的对手们是不会在竞争中服从什么理性,他们所服膺的是情感。同理可知,没有对自由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就不会有自由。自由是一种价值,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价值,若没有情感注入其中,就不可能实现她,捍卫她。只有热爱,才会给我们以动力,不惜以生命和爱情为代价去追求她。

⑤情感可以为恶张目,也可以为善讴歌;可以为非正义煽动,也可以为正义唱赞歌。这不是在鼓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