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8a0eb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e

案例1 上学多么好

1、 结识新伙伴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是学生结识更多的新伙伴,知道怎样介绍自己。 2、 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从小羊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惜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4、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树立独立学习、好好学习的信心。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室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的第一次接触,教师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喜爱。

活动导入:教师可以从背景资料中提供的图片引入,即让学生说说图片表达了什么意思,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得出“结识新伙伴”一类的结论之后,就可以进入正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实际,灵活选择切入点。活动过程中“结识同学”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教材是通过“击鼓传花”这一游戏形式,边玩边进行自我介绍的。活动中教师也可根据学材设计“做游戏”这一活动的宗旨,灵活选择适合本班实际的,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进行自我介绍。

在进行“击鼓传花”这一活动时,“鼓”和“花”这两个道具也可以用“音乐”和“玩具”代替,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如果这一活动占用的时间太长,其他活动可以放在下一节课来完成。

“结识老师”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按照学材中提供的方案分小组进行活动,也可以展示给学生本班任课老师的照片,让学生辨认。

对于老师和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学材中提供的例子,谈自己应该怎样帮助和尊重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举一些教师是如何辛勤培育学生的事例,让学生谈谈该怎样对待老师。

- 1 -

2、 快乐的一天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熟悉学校生活的规律,认识学校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区别,懂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 通过让学生寻找和体会上学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比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在开头安排唱“上学歌”的活动引入。

活动过程:本节课学材主要安排了两个基本活动,这两个活动的先后顺序教师可以灵活掌握。

“说一说”这个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让学生想想上学以后,哪些事使自己快乐。有些同学可能可以说出一些;有些同学可能在短时间内还没体会到上学的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快乐的事,也可以“击鼓传花”一类的游戏帮助学生寻找上学的快乐。

“连一连”这个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要求去做,连完以后,分小组谈论为什么要这样连。比如,为什么放学后要先做作业而不是先看动画片?通过相互交流来比较谁的生活习惯更好,自己应如何改进。“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这个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来讨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学材中的图,谈谈上学和上幼儿园的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同,比如,背不背书包,上不上课,做不做作业,等等。

“做一做”活动,可以让学生初步尝试记录自己的活动,如果不会写字,用拼音或图的形式都可以。

“说一说”活动,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应尽量启发学生学会表达。

“自我评价”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参照学材例子来谈,也可围绕着上学的快乐及自己的体会谈。

“活动延伸”部分,让学生结合学材给的提示图,说说课余做什么感到最快乐。这个话题,学生可以说的有很多,有自己体验过的,还有想体验的。对于看动画片,教师要提醒学生又选择地看,并且要注意用眼卫生。

- 2 -

3、 我能干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3、 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 活动过程

在背景资料中出示了9幅图片,在学生看图、说图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真的能做的事情的序号。这一项可能有点困难,因为,他们刚刚入学,可能还不会写字,因而我们只要求孩子们写出序号,他们可以以“照葫芦画瓢”地写出来,写完之后再想想,除以上9件事自己还能干什么。

第一个活动:“写一写”。在这一活动中,学材用大量的图片变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方面的内容。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它包括生活和学习两方面。主要表现为:自己按时起床,自己洗袜子、削铅笔,自己拿书包,自己叠被子,自己做作业等。

第二个活动:“想一想”。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还能做什么,鼓励学生多做。 第三个活动:“比一比”。考虑到学生都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学材安排了打扫卫生和穿衣服两项比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干的机会。通过比赛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干,需要怎样去努力,从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比赛不能只比速度,还要比质量。比如穿衣服比赛,不仅要穿得快,还要穿得整齐。

第四个活动:“做一做”。通过让学生每天晚上按照课表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这两项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自我评价部分,学材提供了“我能做??”和“我还要??”的提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谈收获和体会。

“活动延伸”部分,学材设置了“给老人让座”和“帮助残疾儿童”两个情景图,来表现学雷锋做好事的思想。通过“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做得怎么样,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

- 3 -

案例2 认标志

4、 交通标志

活动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常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感受交通标志存在的意义,激发学生研究和了解标志的兴趣。 活动过程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学生过马路”的标志来引入本棵。

“找一找”。这个活动可以全班一起,也可以分组进行。找出最基本的交通标志——红绿灯、人行红绿灯、自行车通行灯、斑马线、人行道;对于其他标志,学生能找出更好,找不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找出过街天桥和步行街标志。

“画一画”。这个活动最好分小组进行。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知道的交通标志画出来,然后再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演一演”。这个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先准备好一些红绿灯、人行红绿灯标牌。表演时,先让学生在地上画上斑马线,教师当总指挥,三个学生各拿一个红、黄、绿灯标牌。两个同学各拿一个人行红、绿灯标牌,再让两个学生戴汽车头饰模拟汽车,其余的同学都模拟行人过马路。可轮流交换表演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过马路和拿标牌的机会。

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过马路的学生是否按“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走,是否先看左边,后看右边;举标牌的学生是否懂得红绿灯亮的顺序和衔接。不对的地方应给予纠正。

“做一做”这个活动虽然是留到课后进行,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收集交通标志的方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还能学到很多标志。

自我评价部分。重点是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真实的收获和体会,而不是让教师进行评价。最好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谈。教师要注意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的暗示。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