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3课 山羊兹拉特(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3课 山羊兹拉特(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d5356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0

回家的路。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

这三天来,阿隆全家及邻居们到处找过他和山羊。可在风雪中,他们没有发现丝毫踪迹。大家都认为他们已经冻死了。阿隆的妈妈和妹妹们哭了一阵又一阵。父亲坐在一边儿,一声不吭,脸色阴沉。突然,一位邻居跑来报告说:阿隆和山羊兹拉特回村了。

家里一片欢腾。阿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那个大草堆,兹拉特又是怎么给他奶吃,阿隆的妹妹们抱着兹拉特,亲了又亲,并给它拿来胡萝卜和土豆皮。兹拉特一边贪婪地吃着,一边咩咩地叫着。

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现在,寒冷的冬季终于降临了,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在持续八天的灯节里,阿隆的母亲也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薄饼给孩子们吃,兹拉特也有一份。尽管兹拉特有自己的羊圈,不过,一到晚上,蜡烛点着的时候,它需用角敲厨房的门,让人知道它要进来。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吃完煎饼,阿隆、米丽昂和安娜玩陀螺。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

有时,阿隆问它:“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 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 5.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父亲的表情说明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答: 参考答案:说明了他沮丧和懊悔的心理。 6.第五段中的场景描写与主题有什么关系?(4分)

答: 参考答案: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7.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描写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对于小说内容产生的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①自然环境的突变,影响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走向。②凸显了兹拉特的重要性,兹拉特成为勒文家不可缺少的一员,从而改变了它的命运。③因为天气的变冷,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的结局。

8.有人把第七段翻译成“兹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摇晃着白胡子‘咩’一声,这个单纯的声音表达了山羊兹拉特全部的思想,全部的爱”,你认为哪种翻译比较好?请说明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课文较好。课文更清楚地揭示了兹拉特对人类的爱。另一种译文太直白,作者借此要传达的对于人类与其他所有生命的关系的思考被取消了,削弱了作品的情感。

(二)课外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野 鸭 巢 [美]威廉姆·多尔

夕阳西下,万丈金光洒满罗得岛西边的小山坡。山路上,有个小男孩雀跃地往前走,他看着云端透出来的金光,洒遍满天红彩。这景色令他回想起一幅马太福音中基督变容的图画。

离他不远的山坡下,有头母牛站在湖边。科曼挥着手上的竹子跑下山来寻找母牛,一群水鸟在湖畔的草丛里懒洋洋地踱着,乍看之下,仿佛一片片灰色的雪花,飘落在岩壁的四周。

男孩捡起石子往湖里扔,石子在水面上跳了又跳,终于越过湖的那岸去。他好兴奋。一只鸟飞过他的头顶,在温柔的阳光下,可清楚地看见它松弛的颈子和橘红色的双脚——那是只野鸭。它在湖面上盘旋了两三圈,它的脚掌轻轻撩过水面,激起一连串的水波。

科曼睁大眼睛,望着它游向湖的另一端去。不久,它仿佛潜下水底去,就不见了。男孩装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偷偷地沿着湖畔跑去。他拨开长长的草,仔细地观察每个土丘。终于他找到了面海的巢穴。这个巢夹在两块平平的岩石当中,巢是由一些芦苇、稻草,以及羽毛随便纠结而成的,里面孤零零地躺着一个蛋。科曼兴奋极了,他看看四周无人,这鸟巢当然归他所有。于是,他拿起平滑而带点绿色的蛋。他望着手上这个美丽的蛋,觉得自己错了,便将它放了回去。他知道,他根本不该碰这个蛋,万一野鸭不要这个巢了,那可怎么办?一想到这里,他不禁觉得有点哀伤,觉得自己犯了罪。于是,他赶紧仔细地掩平自己留下来的脚印,离开小沙洲去追他的母牛。此时,太阳已经下山了,空气中有股凉意逐渐包围着他,令他觉得身体好冷,心好凉。

第二天上学路上,他碰上帕迪。科曼整个心思都集中在昨天的巢上,一见到同伴,他立刻说道:“帕迪,我有一个巢——一个野鸭巢,里面有一个蛋。”

“你怎么知道那是野鸭巢?”帕迪有些嫉妒地问道。

“我亲眼看到的!它背上有棕色的斑点,脚是黄色的,还有——” “在哪里?”帕迪挑衅地打断他,问道。 “我才不告诉你呢!你一定会抢走它!”

“哇!我猜那一定是你家的老母鸭,不然就是一只老水鸟。”

科曼面红耳赤地和他争辩起来。“你知道!水鸟的蛋有黑白斑点,而这个蛋是绿白色的——我拿起来看过。”

接着,帕迪回答的话,正好是他最不想听的。“你拿起来看过!……它一定不要了!它一定不要那个蛋了!”他一面嘲笑地说道,一面奔向前去。

科曼好想哭哦!理智告诉他,帕迪是对的,但无论如何,他绝不放弃,只好大喊道:“它不会的!它要那个蛋!它不会抛弃那个蛋!我知道它不会!”

到了学校之后,窗外开始下起雨了,点点雨珠打在窗玻璃上,更令他想起野鸭的巢,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了。此时,湖边一定好冷,巢一定又湿又脏;里头的蛋也冰冷得像颗石头。这些念头使他全身发抖,他只好拿起笔在手中把玩着,他的眼中不再有调皮捣蛋的机灵,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罕见的忧伤。时间终于在期待中缓慢地爬过了,一下课,科曼便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

回到家,他连晚餐都来不及吃就匆忙地跑到烟雨蒙蒙的山谷里。他从小沙洲的对岸涉水而过。风雨不停地打在他脸上,发出“啪啪”的声音,茅秆上停着一只鸟,乍看之下,好像一只老鼠,它不断发出啾啾的叫声,更令人觉得孤独。

男孩来到沙洲上,蹑手蹑脚地走近野鸭巢,拉长了脖子看了又看,哇,它还在!它收着翅膀,低着头,仿佛睡着了,科曼的心几乎就要跳出来了!它没有抛弃它的巢!科曼正要偷偷地转身时,野鸭伸直了颈子,紧张地到处观望。小男孩屏气凝神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野鸭仿佛受惊吓般地拍打着翅膀,从巢里跳了出来,向海口游去……罪恶感霎时充满小男孩的心……他转身想离开,想了又想,又回过头看看空无一物的巢——再看一眼应该没什么关系吧!他小心地走到巢边,仔细地探头往巢里看!里头有两颗蛋,哇!他高兴得倒抽了一口气,迅速地跑回岸边,吹着口哨朝雨中奔去!

(有删改)

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景色令他回想起一幅马太福音中基督变容的图画”,此句暗示了下文主人公的行为受到宗教思想的引领而并非自己的天性。

B.文章中帕迪是作为热爱自然的主人公的对立面出现的,他贪婪、自私,有伤害野鸭和它的蛋的想法,因此科曼不愿告诉他真实情况。

C.科曼承认帕迪关于野鸭会放弃鸭蛋的说法,所以他一直牵挂那个鸭巢,他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把蛋取回来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它。

D.本文迎合了孩子的心理,设置了许多曲折,如最后野鸭离巢让科曼紧张,让他担心鸭蛋,于是他又去看,最后发现蛋依然在巢中。

解析:选D A项,“并非自己的天性”分析不当,从整篇文章来看,主人公科曼的行为主要是受自己的性格影响,宗教只是一个小方面。B项,“他贪婪、自私,有伤害野鸭和它的蛋的想法”说法错误,文章只提到他的嫉妒。C项,“他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把蛋取回来”说法不当,从文中可知,科曼反而为自己动了野鸭蛋而后悔。

10.文中主人公科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①热爱自然明净的乡村生活,有好奇心,在山中奔跑、扔石子打水漂儿、跟踪野鸭等细节都体现了这些特性;②心情多变,时而兴奋,时而内疚,淳朴执着,或喜或悲都情系野鸭巢;③有爱心,不愿将野鸭蛋占为己有而让野鸭放弃巢穴,一直关注野鸭巢。

11.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心系野鸭巢的故事,请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6分)

答:

参考答案:①人要呵护自然,关爱生灵。科曼因为自己开始的一时私心而感到内疚,因为心系野鸭巢的安危,才会再次回去探看,最终发现巢穴无恙,这些都体现了对自然生灵的关爱。②人应保持淳朴天真的个性,与自然融为一体。文中科曼发现野鸭巢、关心野鸭巢、再去看野鸭巢等行为都体现了他与自然的融合,我们也该如此,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③人要善于从自然中获取丰富的生命感受,体验课堂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科曼的课堂就在自然中,野鸭巢的安危牵动他的心灵,要从野鸭身上学到坚守、奉献、勇敢等精神。(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共6分)

三、语言表达(6分)

12.某学校语文组决定在高一高二年级选拔组建一支约10人的辩论队伍,以下是初步构思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简洁的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