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含7套模拟卷)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附含7套模拟卷)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0f53f0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a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31.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

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 温度 0 88 1 90 2 92 3 94 4 96 5 98 6 98 7 98 8 98

(1)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a)、(b)所示,则图______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气压_____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小明和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线,其中a线表示小明的图线,c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 (4)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温度计来进行试验。 物质 沸点 酒 精 78℃ 水 100℃ 煤 油 150℃ (5)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地操作建议:______。 32.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王做了如图示的实验,

(1)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应改为______。 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 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

(2)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______的不同; (3)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吸热的热量多,表明______的吸热能力大。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水 300 煤油 300 20 20 30 30 12 6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

33.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定值电阻R=5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小明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检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导线不得交叉)。

(2)电路改正后,开始进行实验,小明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明还应该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属于固态转化为液态,就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是湿润的空气液化,会放热。不符合题意。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是湿润的空气属于凝华,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属于凝固,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固态向液态(气态)吸收热量,气态变液态(固态)放热。 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特点,要求熟练掌握。 2.【答案】C 【解析】 解:

①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3.【答案】D 【解析】 解:

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此选项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

C、雪糕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①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④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4.【答案】D 【解析】

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外表面;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内表面。 故选:D。

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杯子内表面。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5.【答案】B 【解析】

解: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块熔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说法正确;

C、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C错误; D、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B。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2)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学的难点,是中招的热点。 6.【答案】B 【解析】

解:(1)石头被太阳晒热,石头从太阳吸收热量,使石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用锤子敲打钢板,对钢板做功,使钢板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冬天,暖气向房间放出热量,使房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排气冲程,只是将废气排出,没有能量转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是热传递;

内燃机的排气冲程是将废气排出,没有能量转化。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注意二者的区别: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7.【答案】A 【解析】

解: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t可得:△t=

,可知:当

Q和m一定的情况下,c越大,△t越小,水的比热容大,所以△t越小,由于初温相同,所以水的末温低。 根据热传递的条件,所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将铁块投入水中,热量由高温的铁传给低温的水。 故选:A。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以及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 ②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及实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难题。 8.【答案】B 【解析】

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果去靠近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相互排斥的现象,那么小球一定带正电。 故选:B。

(1)在实验室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目。

需要注意的是:排斥的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9.【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