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204476f46527d3240ce0d5

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及其意义

大纲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由来与形成 1.首次提出 2.理论渊源 3.形成过程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

1.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特征 2.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具体体现 3.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 原理和观点:

K01: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渊源 K02:理论联系实际的形成阶段 K03: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内涵

K04: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所取得的成功 重要信息:

I01:理论联系实际的首次提出 I02:强调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正文

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命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作风,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它的科学内涵,认识它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由来与形成 1.首次提出

66年前,也就是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其中首次将理论联系实际概括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明

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特有的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这也是我党在正式文献中首次正式提出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大命题。

2.理论渊源

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首先,根源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并坚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进而从事物的本身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其次,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认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的存在方式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活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书斋里的空谈主义,不是一切从书本出发的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它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3.形成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它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来认识:

第一阶段,党的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虽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革命的实际缺乏深刻的了解,但是作为两者结合的实际进程已经开始。

第二阶段,从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是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形成阶段。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和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期间,毛泽东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写作于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集中论述了调查研究的问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已经十分接近于后来做出的明确表述了。

第三阶段,从1931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成熟阶段。毛泽东在1963年说过:“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口号就是在延安整风时提出来的。”在延安期间,毛泽东反复阐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真知灼见。这些观点,主要体现在《矛盾论》、《实践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

通过对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回顾与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指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逐步形成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具体来讲,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内涵大致包含了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确认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性,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 第二,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展调查研究

深入调查研究,认识中国国情,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 第三,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从对理论本身的要求来说,就是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四,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实现的。 第五,必须同人民群众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同中国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毛泽东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实际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态度。

第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不是一般的工作作风,毛泽东认为,这种作风也是我们“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因此,毛泽东一贯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方法搞对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居于党的三大作风之首,它对于我们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本质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工人阶级政党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是理论上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毛泽东把能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称为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重要的问题”。强调学风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独创性贡献。长期以来,成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2.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具体体现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它居于首要的位置,说明它是党风中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历史也证明了,党风与党性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良好的党风反映了纯正的党性,纯正的党性也必然表现出良好的党风。也正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是否实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到党性纯与不纯、完全与不完全以至有没有党性的高度来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获得了两大重要成果。在实践方面,就是探索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理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