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2018学年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428fb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f

19.在下列几个均不为零的式子,x﹣4,x﹣2x,x﹣4x+4,x+2x,x+4x+4中任选两个都可以组成分式,请你选择一个不是最简分式的分式进行化简:

22222

考点: 最简分式. 专题: 开放型. 分析: 在这几个式子中任意选一个作分母,任意另选一个作分子,就可以组成分式.因而可以写出的分式有很多个,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别分解因式,然后进行约分即可. 解答: 解:==, 故填:.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定义,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就是分式.并且考查了分式的化简,首先要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进行约分. 20.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

分子分母中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且为最简分式是

考点: 最简分式. 分析: 首先将分子、分母均乘以100,若不是最简分式,则一定要约分成最简分式.本题特别注意分子、分母的每一项都要乘以100. 解答: 解:分子、分母都乘以100得,, 约分得,.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1.(2017?遵义)已知实数a满足a+2a﹣15=0,求

2

﹣÷的值.

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 先把要求的式子进行计算,先进行因式分解,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然后进行约分,得到一个最简分式,2最后把a+2a﹣15=0进行配方,得到一个a+1的值,再把它整体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a+2a﹣15=0, 2∴(a+1)=16, ∴原式==. 2,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关键是掌握分式化简的步骤,先进行通分,再因式分解,然后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最后约分;化简求值题要将原式化为最简后再代值. 22.(2017?重庆)先化简,再求值:

÷(

﹣a﹣2b)﹣,其中a,b满足

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求出a、b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 ===﹣∵∴, , , ×﹣ ﹣ ∴原式=﹣=﹣.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2007?资阳)设a1=3﹣1,a2=5﹣3,…,an=(2n+1)﹣(2n﹣1)(n为大于0的自然数). (1)探究an是否为8的倍数,并用文字语言表述你所获得的结论;

(2)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自然数,则称这个数是“完全平方数”.试找出a1,a2,…,an,…这一列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前4个完全平方数,并指出当n满足什么条件时,an为完全平方数(不必说明理由). 考点: 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专题: 规律型. 22分析: (1)利用平方差公式,将(2n+1)﹣(2n﹣1)化简,可得结论; (2)理解完全平方数的概念,通过计算找出规律. 2222解答: 解:(1)∵an=(2n+1)﹣(2n﹣1)=4n+4n+1﹣4n+4n﹣1=8n,(3分) 又n为非零的自然数, ∴an是8的倍数.(4分) 这个结论用文字语言表述为: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5分) 说明:第一步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各(1),正确化简(1分). (2)这一列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前4个完全平方数为16,64,144,256.(7分) n为一个完全平方数的2倍时,an为完全平方数(8分) 说明:找完全平方数时,错一个扣(1),错2个及以上扣(2分).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属于结论开放性题目,通过一系列的式子,找出一般规律,考查了同学们的探究发现的能力. 2

2

2

2

2

2

24.在△ABC中,若AD是∠BAC的角平分线,点E和点F分别在AB和AC上,且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如图(1)),则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①∠AED+∠AFD=180°;②DE=DF.

那么在△ABC中,仍然有条件“AD是∠BAC的角平分线,点E和点F,分别在AB和AC上”,请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若∠AED+∠AFD=180°(如图(2)),则DE与DF是否仍相等?若仍相等,请证明;否则请举出反例. (2)若DE=DF,则∠AED+∠AFD=180°是否成立?(只写出结论,不证明)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1)过点D作DM⊥AB于M,DN⊥AC于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M=DN,再根据∠AED+∠AFD=180°,平角的定义得∠AFD+∠DFN=180°,可以推出∠DFN=∠AED,然后利用角角边定理证明△DME与△DN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 (2)不一定成立,若DE、DF在点D到角的两边的垂线段上或垂线段与点A的两侧,则成立,若是同侧则不成立. 解答: 解:(1)DE=DF. 理由如下: 过点D作DM⊥AB于M,DN⊥AC于N, ∵AD平分∠BAC,DM⊥AB,DN⊥AC, ∴DM=DN, ∵∠AED+∠AFD=180°,∠AFD+∠DFN=180°, ∴∠DFN=∠AED, ∴△DME≌△DNF(AAS), ∴DE=DF; (2)不一定成立. 如图,若DE、DF在点D到角的两边的垂线段与顶点A的同侧则一定不成立, 经过(1)的证明,若在垂线段上或两侧则成立, 所以不一定成立.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从题目提供信息找出求证的思路是解题的关键,读懂题目信息比较重要. 25.(2016?遵义)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

(1)当∠BQD=30°时,求AP的长;

(2)当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考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专题: 压轴题;动点型. 分析: (1))由△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可知∠ACB=60°,再由∠BQD=30°可知∠QPC=90°,设AP=x,则PC=6﹣x,QB=x,在Rt△QCP中,∠BQD=30°,PC=QC,即6﹣x=(6+x),求出x的值即可; (2)作QF⊥AB,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QE,PF,由点P、Q做匀速运动且速度相同,可知AP=BQ,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PE≌△BQF,再由AE=BF,PE=QF且PE∥QF,可知四边形PEQF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出EB+AE=BE+BF=AB,DE=AB,由等边△ABC的边长为6可得出DE=3,故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 解答: 解:(1)∵△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 ∴∠ACB=60°, ∵∠BQD=30°, ∴∠QPC=90°, 设AP=x,则PC=6﹣x,QB=x, ∴QC=QB+BC=6+x, ∵在Rt△QCP中,∠BQD=30°, ∴PC=QC,即6﹣x=(6+x),解得x=2, ∴AP=2; (2)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理由如下: 作QF⊥AB,交直线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QE,PF, 又∵PE⊥AB于E, ∴∠DFQ=∠AE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