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57672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7

§§16.5《反冲运动 火箭》同步强化训练详

1.运送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

A.燃料燃烧推动空气,空气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B.火箭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排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C.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 D.火箭燃料燃烧发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

2.静止的实验火箭,总质量为M,当它以对地速度为v0喷出质量为Δm的高温气体后,火箭的速度为( )

A.

Δmv0

M-Δm

Δmv0

B.-

M-ΔmC.Δmv0

M

Δmv0

D.- M

3.一个运动员在地面上跳远,最远可跳l,如果他立在船头,船头离河岸距离为l,船面与河岸表面平齐,他若从船头向岸上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不可能跳到岸上 B.他有可能跳到岸上

C.他先从船头跑到船尾,再返身跑回船头起跳,就可以跳到岸上 D.采用C中的方法也无法跳到岸上

4.一小型火箭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其沿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射出一物体P,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火箭一定离开原来轨道运动 B.P一定离开原来轨道运动 C.火箭运动半径可能不变 D.P运动半径一定减小

5.一装有柴油的船静止于水平面上,船前舱进水,堵住漏洞后用一水泵把前舱的油抽往后舱,如图5-1所示。不计水的阻力,船的运动情况是( )

A.向前运动 B.向后运动

33

C.静止 D.无法判断

6.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平板车的车头与车尾站着甲、乙两人,质量分别为m1和m2,当两人相向而行时( )

A.当m1>m2时,车子与甲运动方向一致 B.当v1>v2时,车子与甲运动方向一致 C.当m1v1=m2v2时,车子静止不动

D.当m1v1>m2v2时,车子运动方向与乙运动方向一致

7.气球质量为200 kg,载有质量为50 kg的人,静止在空气中距地面20 m高的地方,气球下方悬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绳子,此人想从气球上沿绳慢慢下滑至地面,为了安全到达地面,则这绳长至少应为多长?(不计人的高度)

8.如图5-3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车上装有半径为R的半圆形光滑轨道,现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轨道的边缘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滑至半圆轨道的最低位置时,小车移动的距离为多少?小球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34

§§16.5《反冲运动 火箭》同步强化训练

详细参考答案

1. 解析:火箭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反冲运动,是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时,使火箭获得的反冲速度,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答案:B

2. 解析:取火箭及气体为系统,则气流在向外喷气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Δmv0+(M-Δm)v

解得v=-

Δm

v,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

M+Δm0

3. 解析:立定跳远相当于斜抛运动,在地面上跳时,能跳l的距离,水平分速度为vx,在船上跳时,设人相对船的水平速度为vx,船对地的速度为v2,则人相对于地的速度为v1=vx-v2。由于人和船系统动量守恒,因此mv1=Mv2,所以人在船上跳时,人相对于船的水平速度也为vx,但人相对于地的水平速度为v1=vx-v2

5. 解析:虽然抽油的过程属于船与油的内力作用,但油的质量发生了转移,从前舱转到了后舱,相当于人从船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的过程。故A正确。答案:A

6. 解析:甲、乙两人与车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为零且守恒,车子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甲、乙两人的总动量,而与甲、乙的质量或速度无直接关系。当甲乙的合动量为零时,车子的动量也为零,即车不动。当甲的动量大于乙的动量时,甲乙的合动量与甲的动量方向相同,车子的动量应与甲相反,即车与乙运动的方向相同。答案:C、D

7. 解析:下滑过程人和气球组成的系统总动量为零且守恒,以向下为正方向,设m1、m2分别为人和气球的质量,v1、v2分别为人和气球的平均速度大小,则m1v1-m2v2=0,m1x1-m2x2m1x1

=0,x1=20 m,x2==5 m,绳长l=x1+x2=25 m(竖直方向上的“人船模型”)。答案:

m225 m

8. 解析:以车和小球为系统在水平方向总动量为零且守恒。当小球滑至最低处时车和小球m

相对位移是R,利用“人船模型”可得小车移动距离为R。设此时小车速度为v1,小球

M+m1212

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有Mv1=mv2,由能量守恒有mgR=Mv1+mv2,解得v2=22

答案:

m

R M+m

2MgR

M+m

2MgR

。 M+m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