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7bef7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1

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1、 生活经验的再现

首先,学生的几何知识来自丰富的显示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例如三角形稳定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称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画家、建筑师、飞机制造工程师)

其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几何图形,这是他们理解几何图形、发展其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也可以从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中选材,通过观察、触摸、分类,找出这些实物的主要的外形特征,形成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为进一步认识图形打下基础。联系生活中实际事物的过程使几何表象更加清楚,有利于建立相应的几何概念。

2、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它在几何学习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以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观察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辨认图形活动(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对实验的观察;对实物、模型的观察。

3、操作活动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根据实验研究结果,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分析器共同活动,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与巩固。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时,通过动手对折正方形纸片,就认识到正方形“四边相等”这一特征。又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撕角、拼角把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又如,围者教室走一圈,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实践证明,操作实践是发展学生几何认识的重要方法。

4、想象活动

学生通过想象、绘制和比较放在不同位置上的物体或实物模型,逐步形成各种表象,发展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想象往往是和观察实验等活动结合起来的,几何学习中的想象要有实际依据。通过想象,学生直接和有效地发展了关于图形方位的表象。

5、交流活动

几何语言是在探索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而不应简单地、机械地让学生模仿教师和书本上的语言。

6、 几何推理

小学几何的推理主要是在图形的转化中得到发展的,而并不主要是符号的推理。在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中,人们往往只停留于静态地观察图形。目前,图形的变化成为重要的内容。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制的由四根小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进行演示,把宽边漫漫往里移,成了正方形,再往里移又成了长方形,从而使学生悟出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然后又把长方形的宽固定,用手拉住长方形木框的两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无论怎么拉都是平行四边形,只有当对角是90度时,才是长方形,又得知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角。这样,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逻辑关系就十分清楚地被学生掌握了。几何中的分类,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和归类。

7、 创作活动

在几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的创作对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平移和旋转制作一个美丽的花边图案。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完成这个图案。这样的问题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的,让学生从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图形出发

形成一个图案。学生说明自己所做的图案的特点,相互欣赏所做的图案,从而感受图形的美和在实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