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物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8729dd50e2524de5187ea4

51.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

52.使酶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因素是(底物与酶的靠近及定向)、(酶使底物分子中的敏感键发生变形)、(共价催化)、(酸碱催化)和(酶活性中心是低介电区域)。

53.天冬氨酸的pI为2.98,在pH等于5的溶液中它应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

移动。

54.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被破坏。 55.蛋白质分子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0),此时它的溶解度(小)。 56.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主要由于(过酸或过碱引起酶蛋白质的变性)、(影响酸性和碱

性残基的侧链基团的解离状态)和(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57.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是双重的:(最适温度以下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和(最适

温度以上则相反)。

58.别构酶的活性与底物作图呈现(S)型曲线。

59.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酶促反应速度为(Vmax)。 60.酶的活性中心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部分构成,前者决定酶(与底物的结合),

后者决定酶(打断底物的键或形成新键)。 61.已知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有:(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转座子)、(绝缘子)

等。

62.1961年Monod和Jacob提出了(操纵子结构)模型。 63.(NADPH)是用于生物合成的还原剂,它主要由(戊糖磷酸途径)产生。

64.在酵解途径的前部分,葡萄糖被(磷酸化)和(异构)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并进

一步裂解为两分子(三碳)化合物。 65.(1,3-二磷酸甘油酸)中的磷酸基转移到ADP上,形成ATP,这是酵解途径中的第一个

产能反应。

66.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被(NADP+)氧化,再经脱羧,便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NADPH)。

67.葡萄糖异生主要在(肝脏)内进行。

68.三羧酸循环主要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 69.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70.(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是三羧循环

的主要调控点。

71.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而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的(β-1,4)糖苷键。 72.在真核生物中,1 mol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净生成(2)mol ATP,而1 mol葡萄糖经

过有氧呼吸生成(32)mol ATP。

73.在磷酸蔗糖合成酶催化蔗糖的生物合成中,葡萄糖基的供体是(UDPG),葡萄糖基的

受体是(果糖-6-磷酸)。

74.在EMP途径中,经过(磷酸化),(异构化)和(再磷酸化)后,才能使一个葡萄糖分

子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两个磷酸三糖。

75.如果细胞中(ATP)的水平较高,则调节酶(磷酸果糖激酶)能抑制葡萄糖进入EMP

途径。

76.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然后和(草酰乙酸)结合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形

成第一个产物是(柠檬酸)。

77.丙酮酸的去路有(转变为乙酰CoA)、(生成乳酸)和(生成乙醇)。 7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羧酶)、(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和(二氢硫辛酸脱

氢酶)三种酶组成,其辅因子共6种,分别为(焦磷酸硫胺素)、(硫辛酸)、(FAD)、(NAD+)、(CoA)、(Mg2+)。

79.淀粉磷酸解过程是通过(淀粉磷酸化)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转移)酶和(脱支)

酶降解α-1,6糖苷键,磷酸解的好处是(产生的1-磷酸葡萄糖经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即可进入酵解途径)。

80.将葡萄糖、酵母提取液和碘乙酸一起培养时,从培养物中可分离高含量的磷酸二羟丙酮

和3-磷酸甘油醛,这是由于碘乙酸抑制了(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缘故,其活性中心含(—SH)基。

81.细胞水平的调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代谢途径的分隔控制);二是(膜的选择透性);

三是(膜与酶的结合)。 82.(酶)水平调节是生物体内最基本、最普遍的调节方式,主要通过改变细胞中(酶的含

量)和(酶的活性)对代谢途径进行调节。

83.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需二个脱氢酶即(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

脱氢酶,它们都要求(NADP+)做它们的辅酶。 84.糖酵解通过(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得到调控,而其中尤以

(磷酸果糖激)酶为最重要的调控部位。

85.在糖异生中有(四)个重要的酶起关键作用,它们是(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羧化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86.在哺乳动物中,将两分子乳酸转换成葡萄糖需要消耗(6)个ATP分子。

87.在糖的有氧氧化中,能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的酶有(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琥珀酰CoA合成)酶。

88.在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中,需多酶复合物脱羧的反应步骤有(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和(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89.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可生成含(核糖-5-磷酸)等不同碳原子的糖,可为其他物质的合

成提供碳架。

90.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的底物是(3-磷酸甘油醛、NAD+、磷酸),产物有(1,3-二磷酸甘油酸)、(NADH + H+)。 91.(ppGpp和pppGpp)是近年来找到的在代谢调控中有重要作用的多磷酸核苷酸,在E. coli

中,它参与rRNA合成的控制。

92.下列过程在真核生物细胞的哪一部分?

DNA合成在(细胞核);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脂肪酸合成在(胞液);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脂肪酸转变为糖在(乙醛酸体和细胞质)。 93.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线

粒体内膜)。

94.常见的电子传递链抑制剂有(鱼藤酮)、(抗霉素A)、(氰化物)等。 95.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化学渗透)学说。 96.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为:(Cytb)→(Cytc1)→(Cytc)→(Cytaa3)。 97.典型的呼吸链包括(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两种,这是根据接受

的(辅酶)不同而区别的。

98.生物氧化是(有机分子)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

量的过程。

99.在细胞中存在三种腺苷酸即(ATP)、(ADP)和(AMP),统称为腺苷酸库。 100.能荷的范围为(0.85~0.95),通常细胞内的能荷值为(0.9)。 101.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10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缺乏时会导致(坏血)病。

103.高能化合物通常是指水解或磷酸基团发生转移时(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的化合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ATP),被称为能量代谢的“(共同中间体)”。 104.电子传递链的组分包括(吡啶核苷酸类)、(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类)和(泛醌)。 105.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在呼吸链中以(铁)原子的变价进行电子传递。每个细胞色素和

铁硫中心每次传递(二)个电子。

106.由NADH到O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是(NADH

和CoQ)之间、(CoQ和细胞色素c)之间、(细胞色素a和氧)之间。 107.2,4-二硝基苯酚能够阻碍(ATP)的生成而不抑制(电子传递),因此被称为(解偶联

剂)。

108.生物体内通过生物氧化合成ATP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109.人类长期不摄入蔬菜和水果,将可能导致维生素(C)和维生素(A)缺乏。 110.代谢物在细胞中的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在体温条件下进行)、(通过酶

催化)、(逐步氧化释放能量)。

111.生物体内CO2的生成不是碳和氧气的直接结合,而是通过(脱羧)方式形成的。 112.ΔG < 0时表示为(自发进行)反应,ΔG > 0时表示为(不能自发进行)反应,ΔG = 0

时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113.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至少有五种不同的细胞色素,它们是(b)、(c)、(c1)、(a)、(a3)。

其中(b、c和c1)的辅基是血红素,(a和a3)的辅基是血红素A。

114.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抑制(NADH向CoQ)的电子传递;抗

霉素A专一抑制(细胞色素b向细胞色素c1)的电子传递;CN和CO则专一阻断由(细胞色素aa3向氧)的电子传递。

115.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与ATP合成之间起偶联作用的是(质子浓度梯度)。 116.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其递氢体有(质

子泵)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同时被膜上(ATP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117.绿色植物生成ATP有三种方式(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18.线粒体内膜外侧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NAD+),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α-磷酸

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FAD)。

119.线粒体外生成的NADH须通过特殊的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内,在动物细胞中有(3-磷

酸-甘油穿梭系统)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两个穿梭机制。

120.某些特殊试剂可将氧化磷酸化过程分解成若干反应阶段,根据这些试剂的作用方式分

为三类即(解偶联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电子传递抑制剂)。 121.生物素是(羧化酶)的辅酶,在有关催化反应中起(羧基载体的作用)。

122.脱羧反应需要的辅因子除了硫辛酸、CoASH、FAD、NAD+、Mg2+外,还有(焦磷酸

硫胺素)。 123.(甘油三酯)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3-磷酸甘油)与3分子(脂

酰CoA)酯化而成的。

124.乙醛酸循环中两个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使异柠檬酸避

免了在柠檬酸循环中的两次(氧化脱羧)反应,实现从(乙酰CoA)净合成柠檬酸循环的中间物。 125.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一般只合成(软脂酸),动物中脂肪酸碳链延长由(线粒体)或(粗

糙型内质网)酶系统催化;植物的脂肪酸碳链延长酶系定位于(内质网、叶绿体或前质体)。

126.三酰甘油是由(3-磷酸甘油)和(脂酰CoA)在(磷酸甘油转酰)酶的催化下先形成

(磷脂酸),再由(磷酸)酶催化转变成(甘油二酯),最后在(甘油二酯转酰基)酶催化下生成三酰甘油。

127.小肠粘膜细胞在有脂肪消化产物存在下可经(甘油单酯)合成途径合成脂肪。 128.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乙酰CoA来源于(糖酵解)或(脂肪酸β-氧化),NADPH来

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129.3-磷酸甘油的来源有(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

130.脂肪动员指(甘油三酯)在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以提供其

他脂肪组织氧化利用。

131.一分子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

132.脂肪酸的合成需原料(乙酰CoA),(NADPH)和(ATP)等。

133.在线粒体外膜脂酰CoA合成酶催化下,游离脂肪酸与(辅酶A)和(ATP)反应,生

成脂肪酸的活化形式(脂酰CoA),再经线粒体内膜(移位酶)进入线粒体衬质。 134.脂肪酸从头合成的C2供体是(乙酰CoA),活化的C2供体是(丙二酸单酰-CoA),还

原剂是(NADPH)。

135.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该酶以(生物素)为辅基,消耗(ATP),

催化(乙酰CoA)与(碳酸氢盐)生成(丙二酸单酰-CoA),柠檬酸为其(激活剂),长链脂酰CoA为其(抑制剂)。

136.脂肪酸从头合成中,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时酰基都连接在(酰基载体蛋白)上,

它有一个与(辅酶A)一样的(磷酸泛酰巯基乙胺)长臂。

137.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需氧)途径合成的;许多细菌的单烯脂肪酸则

是经由(厌氧)途径合成的。

138.每一分子脂肪酸被活化为脂酰CoA需消耗(二)个高能磷酸键。 139.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肉碱脂酰转移酶I)。

140.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41.脂酰CoA每一次β-氧化需经(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过程。 142.酮体指(乙酰乙酸)、(丙酮)和(D-β-羟丁酸)。

n143.一个碳原子数为n(n为偶数)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1)次β-氧化循环,

2nnn生成()个乙酰CoA,(?1)个FADH2和(?1)个NADH + H+。

222144.磷脂合成中活化的二酰甘油供体为(CDP-二酰甘油),在功能上类似于糖原合成中的

(UDP-葡萄糖)或淀粉合成中的(ADP-葡萄糖)。

145.人体不能合成而需要由食物提供的必需脂肪酸有(亚油酸)和(亚麻酸)。

146.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超过16碳的脂肪酸主要通过(线粒体)和(内质网)亚细胞器的

酶系参与延长碳链。

147.游离脂肪酸不溶于水,需与(清蛋白)结合后由血液运至全身。 148.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存在于细胞(线粒体内膜外侧面)。 149.酮体合成的酶系存在于(肝脏),氧化利用的酶系存在于(肝外组织)。 150.丙酰CoA的进一步氧化需要(生物素)和(维生素B12)作酶的辅助因子。

151.一分子脂肪酸活化后需经(肉碱脂酰移位酶)转运才能由胞液进入线粒体内氧化;线

粒体内的乙酰CoA需以(柠檬酸)形式才能将其带到细胞溶胶参与脂肪酸合成。 152.CAP的中文名称是(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MP的中文名称是(环腺苷酸)。 153.DNA复制时,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复制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同),

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复制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