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选择题,辨析题,含答案(厦门大学)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原复习,选择题,辨析题,含答案(厦门大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d862b42cc58bd63086bd27

绪 论 模 拟 练 习 题

1. A.唯心论B.二元论C.诡辩论D. 2. A. B.

C. D.

3.哲学史上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所以是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 B.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后往往导致唯心主义 C. D. 4. A.黑格尔 B.笛卡儿 C.休谟 D. 5.火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6.“万物皆备于我”是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C.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 7.

A. 宿命论观点 B. 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 8. A.唯物辩证法 B. C.唯心辩证法 D. 9.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这种观点是 A. B. C. D.

10. A. B. C.D. 11. A. 哲学超越时代 B. C.D.12. A.17 B.18 C.19 D.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提

1

13.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C.辩证唯物主义 D. 14. A.辩证法的“基本内核” B. C.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1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 B. C. D. 16.凡是唯物主义都是 A. 相对主义 B. C. 经验论 D. 绝对主义

1. A.B. C.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E. 2. A. B. C.共性与 D.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A.C. D.E. 4. A.B. C.D. E. 5. A.B. C.具有机械D.E. 6.《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A. B. C.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 7. A. B. C.D. E. 8. A. B. C. D.

2

E.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B. C. D. E.

1.什么是哲学?如何理解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唯心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辩证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3.

1.承认物质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借以同其他哲学派别相区别的基本 特征? 2.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D 2.B 3.B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D 12.A

13.B 14.B 15.B 16.B

1.A、D、E 2.A、B、C 3.B、C、D 4.B、C、E 5.A、B、C、D、E

6.A、B 7.B、C、D、E 8.A、C 9.C、D

1.答: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 学是关于世界的总观点、总看法,因而是世界观,同时它又能反过来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它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又是方法论。

2.答: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前者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惟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后者认为在 人和自然界之外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派生人和自然界的 本原。辩证法也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3.答:历史观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 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是一定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在人生 问题上的表现。三者的关系是:历史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观的形成和彻底化 起重要作用。世界观,特别是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生观,支配着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而 人生观又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世界特别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

1.答:不是,承认物质不依赖意识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派别的共同特征。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特点是: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

2.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恩格斯指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大多数唯心主义者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前者认为统一的基础是物质,后者认为统一的基础是精神)都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而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并非就是唯心主义,只有进一步认为统一的基础是精神的哲学派别才是唯心主义。

3

1.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 不彻底性。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 的;它的任务是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它自 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正 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同它所具有的 实践性是分不开的。它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给科学实践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第一章 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范畴是()。

A.一切哲学的基石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C.辩证法的基石 D.世界观的基石

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感知性 C.具体性 D.真实性

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6.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A.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 A.朴素唯物主义理解 B.机械唯物主义理解 C.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D.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2.静止就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