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诗词赏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咬定青山不放松诗词赏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1fe31ad1ed9ad51f11df291

咬定青山不放松(诗词赏鉴·自强不息) 清·郑燮《竹石》诗赏析 钟振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05日 第 09 版)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提起“郑板桥”,大家都不陌生。但“板桥”只是他的号,其名“燮”(xiè 音“谢”,义为调和、和谐),大多数读者就不一定知道了。他生活在清朝中期,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他是著名书画家,尤喜好并擅长画竹。这首七绝,便是他为自己画的一幅《竹石》图而题写的诗篇。按诗的题材分类,它既属“题画”,又是“咏物”。所咏之物为“竹”,“石”在画和诗里,都只是陪衬;但所咏又不仅是“竹”,更在于“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那些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人。当然,这是从广义上说;若论其狭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里,它主要是指正直的有节操的“士”——今所谓“知识分子”或“文化精英”。

何以见得?请看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落笔便将此“竹”定位为山里的竹。“青山”属于“野”而不属于“朝”,那么,“青山”之“竹”也就有了像喻“山林之士”的可能。再看第三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劲”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人的,《管子·地员》曰“其人坚劲”;后世才用来形容竹,南朝宋戴凯之《竹谱》曰“箭竹??坚劲”。此语之用,双绾“竹”与“人”,极当留意,不可草草略过。最后再看末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从一个第二人称的“尔”字,可以反推出全诗用的是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我”就是“竹”,“竹”就是“我”,不言而喻,以“竹”拟“人”之义,尽在其中。

若从写作艺术的层面去考量,首句写“竹”对“青山”的主动选择与执著坚守,以喻“我”不慕荣利,远离红尘的价值取向;次句写“竹”扎根于岩石裂缝,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以证“我”生命力之旺盛与顽强;第三句写“竹”暨“我”迭遭无数折磨打击而仍旧坚强劲健;卒章显志:由于“坚劲”,故任你刮东风、西风、南风还是北风,其奈我何!从暗示到明说,亦“竹”亦“人”,不粘不脱,淋漓酣畅,一气呵成,不愧是名家手笔。“咬定青山”一语,尤属原创,以俗为雅,生脆泼辣,鲜活地体现了板桥道人倔强的个性特征。

不为时尚买单(随笔) 庄 雨 (澳大利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05日 第 09 版)

晨曦 苗青摄

我很喜欢中国古文,简洁深邃。老子一本《道德经》,只有约5000字,其博大精深让它具备了几千年的生命力。

传说中,这本书的由来还是因为一个名叫令尹喜的守关将。他知道老子要出函谷关归隐,就请求他写点文字,发蒙后人。老子于是挥笔,写下《道德经》。从此出函谷关,不知所终。

这本书已经很老了,老古董了。现在时尚玩的是层出不穷的电脑游戏、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一代手机,谁还读什么出土文物一样的老子啊!然而,其中的智慧,怎么说呢,仿佛是阿里巴巴进入了藏宝的山洞,无数珍宝的璀璨光芒令他完全目瞪口呆。

一部最新款手机标价几百澳元,比一本《道德经》价格高出几百倍。我不为时尚买单,因为我知道性价比。

在香港去一趟太古广场,装腔作势转一圈,动辄千元的服装,反正不买,过过眼瘾也好。最搞笑有一次,排队进入品牌皮包店,想见识一下什么是真金。看来看去只有一款较合我意,再看标签:五万。笑笑,给人家放回去,赶紧出店。五万可能是成千上万的人一年的收入;也可能是成千上万个家庭一年的收入;标价里面的剩余价值至少好几万,不知谁会当冤大头任凭外国品牌剥削?不过,那一款大概是最贵的,证明本人品位可能不低。设计也好,底色为白,上面有桉树叶子的绿色图案。

偶尔旅游,看到品牌店里都是国人。不像只是考察,人家真掏腰包。结果有时候满大街都是咖啡“格子”皮包。本人在上海一条小街看到过纯手工制作的皮包,非常精美,价格非常公道,才几百块人民币。值啊!而且相当、相当、相当时尚!

有时候不禁觉得澳洲人很聪明,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不为时尚买单。大自然,纯无敌,阳光沙滩,T恤牛仔,邻家女孩赤脚跑步经过身边。这时候连那上海包包都显得奢侈。

书话亦见学养 路来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04日 第 11 版) 《书鱼繁昌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涉及的话题极其宽泛:关于书籍的相关知识毛边书、线装书,藏书票、藏书印,护封、腰封等;个人搜书、淘书的经历;书籍的收藏、拍卖;民国漫画、私人日记;书评、序跋以及对特定历史现象和事件的探讨分析等,可谓忠实记录了谢其章先生近几年的藏书经验和阅读心得。

经验,仅供借鉴;心得,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看得出一个人学识修养,更能见得一个人“识见”的高低。

喜欢藏书的人,大多津津乐道“猎书”的过程,而谢其章先生,却独写“整理旧书”的那份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暖暖的书之爱意:“夜里,静坐在孤灯下,一本本地整理白天从旧书摊捡回来的几摞书,擦掉书上的灰尘,补齐封面的缺角,抹平书页的折痕,那情景,与孤儿院院长为捡来的孤儿洗澡、穿衣、理发,庶几近之。”

姜德明先生,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书话”,有人评价他写作“保守”,言外之意:“书话”谈不上是什么大文章。对此,谢其章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书话,是一门特立独行的文章形式,不可能像散文那样人人都能写。书话写作的首要条件是作者必须自存自藏一大堆旧书刊做资料后盾(不非得是汗牛充栋的藏书家,至少也是藏书爱好者)。”旗帜鲜明地肯定姜德明先生的写作“不是保守,是坚守”。

通过对老民国“旧报旧刊”的研究,对一些历史事件、现象的存疑进行揭秘、解答,是谢其章文章中最为可读的一部分。

1942年,梅兰芳是如何从香港回到上海的?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回忆她从香港回上海,是和梅兰芳同船的:“她立刻想起回上海的时候上船,珍珠港后的日本船,很小,在船栏杆边狭窄的过道里遇见一行人,众星捧月般的围着个中年男子迎面走来,这人高个子,白净的脸面,细细的两撇小胡子,西装虽然合身,像借来的,倒像化妆逃命似的,一副避人的神气,仿佛深恐被人占了便宜去,尽管前呼后拥有人护送,内中还有日本官员与船长之类穿制服的。她不由得注意他,后来才听说梅兰芳在船上。”似乎言之凿凿。但谢其章却利用1942年8月8日《太平洋周刊》第1卷第30期的“本报专访”,证明梅兰芳是于1942年7月26日在“大场飞机场”下机的。

“南玲北梅”事件,一度喧嚣。此前,止庵、赫啸野等人都曾撰文证明其荒谬性。谢其章在《自编自演之“南玲北梅”》一文中,再度利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并附上梅娘“第三届大东亚文学奖”的受奖照片,证明了“北梅”言论的极大荒谬性。就此见得,所谓“北梅”的梅娘,不仅“早节”不保,“晚节”更是荡然无存了。

书中谢其章对“书画无偿捐献”的质疑,对收藏界“富则俗”的看法,对电视收藏栏目“人来疯”现象的分析等等,都彰显着作者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分析。而这一切,无不以其丰富的图书收藏和阅读为基础。归其大类,这些文章到底还是“书话”类文章。

书是福地 别有洞天 熊仕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5月04日 第 11 版)

洞天福地 刘加青摄

有书读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里要想找到几本好一点的书可真不容易。但只要我提出要书读,父母总会想法设法地去给我借。尽管父母都不识字,可是他们却偏偏信奉读书的好,对我读书的喜好格外支持。

记得读五年级的时候,看了本《三打白骨精》的连环画,从封底的介绍中知道了《西游记》中还有很多神奇而有趣的故事,总觉得看连环画不过瘾,就把想读《西游记》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当天晚上,妈妈就带着我出门借书去了。问了很多人家,都说没有,有的人还说,肚子都吃不饱,哪儿还有钱买书呢!听说邻村有几户人家的孩子在读高中,妈妈把我送回家

后,又跑到临村去借。过了很久似的,妈妈终于回来了。她给我带回了一本《红岩》,说是人家也没有《西游记》,只借到了这样一本大书。虽然有点失望,但我还是连读带猜地读完了这本书。有一次,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些对联史话,问我们谁能说几副对联时,我随口说出了《红岩》中的几副:“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面这副古诗对联我记得最为清晰,当时老师狠狠地表扬了我,还说我是其他同学的好榜样呢。

读书让我感受到快乐,我也开始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藏书,这个愿望在我读初一的时候实现了。有一天,妈妈从城里卖农产品回家,递给我一本书。天啊,就是我渴慕已久的《西游记》!我问妈妈,过了快一年时间了,你怎么还记得书的名字?妈妈说,她在书店里问人家有没有“孙猴子”“唐僧”的书,人家说是这本《西游记》。

随后的日子里,我一有空就读《西游记》。以前晚上常常是父母给我讲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现在我能把“孙猴子”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每次听完我讲的故事,大人总不忘告诉我:“好人有好报,不能做孬人!”父母所指的“好人”便是像孙大圣一般善辨忠奸、除恶务尽,像唐僧那样一心向善、矢志不渝的人。“孬人”就是那些奸诈贪婪、心狠手辣的人。“善恶有报,不做孬人!”就从那个时候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记得《西游记》中写花果山水帘洞时,有这么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在我看来,书便是我的福地,打开书页,里面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