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0632ebc1c708a1284a4499

(二)相关各方受各种利益趋动纪律作风败坏。各种利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单位或企业相关各方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不顾企业的经营理念,从小集团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上做文章,不足报超过,落后报先进,亏损报盈利,少盈报多盈,以此显示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作为职工,企业报盈利,不会影响工资、奖金等收入,也有了相应的积极性。正是这些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的复杂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不确性越大,用正式制度对社会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的成本也就越大,非正式制度作为替代品发挥作用也应该越大。但非正式制度履行的基础是诚信。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对诚信的要求也就越高。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诚信经济。要使社会诚信的发展跟上市场经济的需要,就需要使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换言之,当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完全同步,平衡发展,诚信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因此,会计诚信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要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完全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故严格意义上的诚信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日常所讲的诚信社会中的“诚信”是有一个度的,即以能够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限。当前,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而人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一定的欠缺,必然引发诚信的缺失,会计诚信需要人们从思想上知识上不断的提高,才能逐步形成。

5

(四)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存在博弈。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时,相关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必然选择包括丢弃会计诚信在内的博弈策略,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利益。所谓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的一种现象。③会计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以及由此产生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所有者或投资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所有者或投资者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比不上经营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④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民与经营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股民了解企业主要是通过企业提供的三大会计报表,而企业的内部报表便成为了商业秘密。

(五)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委托人缺失。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问题。毕竟,当有确定委托人的时候,总会有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来督促会计诚信原则。社会一旦进入了只有代理人而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机制遇到挑战。高度自由流动的委托方则会非常冷漠地对待会计诚信原则的履行状况,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从而搏取个人利益。道理很简单,委托方确定不变,他们必然关心会计的诚信,因为这事关他们的明天;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他只关心今天自己的利益,因为明天他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显然会计作弊往往是有利于今天的委托方。现代企业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

③④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1999(12)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

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自由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各要素的所有者采用不同形式参与到企业这个契约联合体,从中得到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利益,并按契约规定的义务为企业贡献资源。这种现代契约理论中的契约关系,促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因而被称为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⑤在这样的关系下,会计诚信就开始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并且没有委托人已成为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较为普遍的现实,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

(六)会计制度存大较大的弹性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超过了会计制度的调整速度。现有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许多漏洞。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钻这些空隙,打擦边球。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在一年以内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这与“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相违背的。另外,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既可一次摊入,也可分期摊销,但其提取比例、提与不提、采用什么样的成本结转方法、摊多摊少等,均比原制度有更大的灵活性,并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意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设置的这些会计科目,成了企业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七)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诚信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新制度经济学赋予产权全新的内容,即产权是人们使用资源的一组权力,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其内涵包括资本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合理完整的产权制度是保证企业信誉机制的基石。反之,

李心合,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会计研究,2002(4)

7

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所有者,企业或契约当事人无需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行为偏离,会计信息失真。如目前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资本所有者代表机构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行政机构行使,许多行政机构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对决策后果负责。各项权能被不同的部门分割,架空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为少数不法分子贪污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又如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权方面存在着高度集中,大股东利用自己在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控制地位,操纵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由于一股独大,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监事会的现象屡见不鲜,也给会计造假开了方便之门。

(八)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职业受约束。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由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一方面要遵守国家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规,另一方面,还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按单位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某些领导为了个人利益如经济利益、政绩、职位的升迁等,把会计人员视为工具,指使会计人员进行造假,会计人员考虑到自身利益往往违心地听命于领导。这种会计行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难以独立,会计信息失真是必然的。

(九)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人们把注册会计师称为“经济警察”,是因为客观上需要他们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莫不与独立性问题相关。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审计。⑥

王善平,《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2002(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