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28345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36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4. 《全球通史》:“1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殖民扩张的要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5. 某国在1801年时人口不到九百万,到了1851年时增加一倍。除了数目增加外,结构也有重大改变。1801年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之中,到了1851年,城居人口占了一半,再到1911年时,变成了五分之四。下列符合这样叙述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6. 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 B.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C.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D.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因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

27. 在中国的明清时代之前,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明清时代,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西方人普遍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英国的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8.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9. 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 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0.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

- 5 -

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二 主观题(共3题,总计40分) 31.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身边的问题。

阳高是我们的家乡,地处农业区与游牧区交界的华北北部。在有记载的历史上,阳高县这片土地长期处于无人或少人的状态,第一次有史料记载是在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二十年,当时赵国君主在此设置高柳县。秦统一之后将高柳县划归代郡。西汉承袭秦代做法,并且在今天阳高县的区域内同时设置了三个县,今天我们在龙泉镇李官屯村附近仍然可以看到汉代重新修筑的高柳县城池,在古城镇古城村附近可以看到汉代修筑的道人县城池,此外,史书中还记载了一个叫“参合”的县名。

但是,由于阳高本地不能很好地种植水稻和小麦,无法为居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且运输不便,战国和秦汉所设置的县治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逐渐废弃。到东汉时期,高柳县、道人县先后被废弃,到东汉灭亡前夕,公元219年,参合县也被曹操废弃。经过三国时代的战乱,司马家族建立了西晋,随后在今天白登村的位置重筑城池恢复了高柳县,北魏永熙年间,朝廷在新的高柳县设置高柳郡,高柳县为郡治。但随后北魏灭亡,代之而立的北齐将高柳城再一次废弃。在辉煌的隋唐时代,阳高这片土地长期处于游牧状态,几乎无人定居。到了契丹族建立辽朝之后,在今天白登村又一次修筑城池并设置长青县,后来女真族建立金朝,将长青县改名为白登县。到了元代,白登县又被废弃。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朝廷从山西南部河东地区(今天运城地区)采用国家命令的方式迁徙数万人到达今天阳高县的位置,但由于大量被迁徙的人不愿离开故土,所以逃亡的现象非常严重,朝廷无奈,只得用枷锁限制所有迁徙人员的活动自由,今天阳高方言中的“解手”一词即与此有关。

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大将军徐达组织迁徙来的人员大兴土木,修筑城池,用了三年时间,筑成今天的阳高县城,但这座城池最初只驻扎军队,并不安排百姓居住。在行政上也不归属于山西,而是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相当于今天的军区)管辖。到了明朝中期,一部分山西中部和南部的商人成群结队地前来,他们利用阳高县处在明蒙边界的特点,在守口堡、镇边堡等处同蒙古人进行商品交换,他们把从南方运来的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业品出售给蒙古人,再将蒙古特有的牲畜、皮具和酒类贩运到中原地区进行销售,从中获取到丰厚利润。

随着明代边贸商业的发展,在城池内定居的百姓便越来越多,但由于粮食不足,大部分人仍然采用夏季住在阳高,冬季回到晋中的半定居方式进行生活,当时百姓称之为“雁人”。直到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开始广泛种植,“雁人”才逐渐消失。到清代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皇帝鉴于阳高城内居民甚多,于是下旨将阳高设置成县。但是,因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寸草不生的穷乡僻壤,在官场上,科举出身的进士都对来阳高做官避之不及,因此,阳高县的首任知县仅仅是一个取得“举人”功名的普通读书人。

- 6 -

1911年,对于国人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而对于阳高人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转折,从北京到大同的铁路刚好修到阳高县城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灭亡,工程旋即停止。这样一来,从北京发往大同的货物就必须首先在阳高火车站进行卸货,然后阳高人用马车再将货物拉到大同,反之亦然。阳高成为了山西省北部最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之一。经济地位的巨大提高带来了人口的大量迁入,从1911年到1919年,阳高县人口从7.68万人急剧增加到12.9万人,跃居山西省前列,人口密度更是超出全省平均值的一倍有余。

请回答:

请你运用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12分)

(问题提示:每一段话都有一个与我们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主题,请你找出来并将其逐条列出,表述的文字当中必须含有所学知识或所学概念)

3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6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危害。(6分)

3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

- 7 -

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2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基本观点。(4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0字左右。)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