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2c41e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8

后一句“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缺少主语,应该在前面添上“书法”。 22.【答案】④⑤②⑥①③ 【解析】

试题分析: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这段话的话题是④“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然后开始描写月食前后的景象。首先总写一句“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然后写月亮的变化“失去了……变成了……”,在写月亮周围的景色“繁星”的特点,月亮接着变化为“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这就是月食的景象,然后月亮开始“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据此分析,依次排序为⑤②⑥①③。 23-28【答案】

23.高温焚烧或者挖土填埋 24.②

25.举例说明塑料废弃物带来的后果,更具有说服力 26.过渡 承上启下

27.有偿使用 抵制或限制使用

28.例:放弃手中塑料袋,环保节约代代传。 【解析】 23.

试题分析:阅读题解答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通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带着具体的问题到文中相关的段落里去寻找答案。这道题问“处理塑料废弃物的方法”,是在第二自然段中寻找答案。 24.

试题分析:首先要扣住关键字“不属于”“优点”。这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塑料制品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防火”应该是“防水”。 25.

试题分析: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是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找到划线句子后,就要读懂句子的意思,认真体会举例子的好处。划线句子举的是中国西安市动物园鹿和美洲驼的例子,稍加思索,便知这个例子讲的是塑料废弃物带来的后果,列举真实的事例,显得更具有说服力。 26.

试题分析:细读这一句,领会两个分句的意思,再想想本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的意思。上一自然段写的是塑料废弃物的危害之一——堵塞了动物的消化道,本段写的是塑料废弃物的危害之二——堵塞了江河的通道。这样就会明白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7.

试题分析: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段意的理解,段内层次的划分。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一句写的是哪方面的意思,然后再加以归类。显而易见,段中有两处“有些国家”分别讲了“有偿使用”和“ 抵制或限制使用”两个方面的意思。 2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能力题,需要开动脑筋,围绕“限塑”这一主题,撰写宣传语,向人们发出号召。语言要力求精练。 29-36【答案】

29.装 娟 密 窜 30.A 31.C

32.坐在太姥姥身边的父亲也挑了一块肉给太姥姥。然后呢,姥爷给父 亲夹菜,姥姥给妈妈夹菜,妈妈再给姥姥夹菜;姥爷给父亲倒酒,父亲给姥爷敬酒。一家人其乐融融,客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33.向老人道声好后磕三个响头;拿着几根艾草在房间每个角落里都扫一扫;用雄黄在小孩头上画一个“王”字;吃饭后拿着纳福篮串门,老人们会拿零食往篮里放。

34.有一大窝鸟,让“我”快去分小鸟;不让“我”再拉着妈妈,让“我”乖乖松开。 35.A

36.本文写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那朴素的、原生态的民间习俗,让人感受到了 家庭的温馨与亲情的真挚。在乡村,过 节的感觉真好! 【解析】

29.试题分析:括号中的字大部分都是形近字,字形很相似,有的还是同音字,只要仔细辨认,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的字。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目的要求,是选择正确的字,还是划去不正确的字。

30.试题分析:标点符号的用法,这类题可以用分析法,也可以用排除法。在这道题中,破折号的作用就是解释说明。解释说明“父亲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老家姑爷是客,应该坐上席”。

31.试题分析: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方法,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人物出场顺序等。认真阅读短文,从文中的几个关键词:“起床、早饭、中午、晚饭、月”就能看出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32.试题分析:对场景的具体描写。做题时,认真读第八自然段,反复多读几次,读懂段落的意思,就不难找到相关的句子。

33.试题分析:对风俗民情的考查。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很多,文中有提到一些,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做这道题很容易。

34.试题分析: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姥姥见状就说李奶奶家的小牛刚才掏了好大一窝鸟,现在正在分小鸟,再不去就没有了”中可以得出答案:“姥姥让我去分小鸟”,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姥姥这么说的意思是“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不再拉着妈妈。”

35.试题分析:考点:对文章的写法的考查,倒叙的作用。从“每次念到“端午”这两个字时,不由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的端午节。”中可以得出答案:是为了引起下文,回忆我小时候在姥姥家过端午节的情景。

36.试题分析:谈对文章的感受或看法。这是一类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的感受、观点有道理就行。不必要求统一的答案。 37-43【答案】 37.事情发展

38.一个小女孩在书店偷书被抓住了,胡乱报了一个电话号码,李老师接到电话后冒充她的妈妈,帮助这个不相识的小女孩走出困境,改变了小女孩的命运。 39.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40.李老师真心实意地把女孩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像真正的妈妈那样爱女护女;表现出一位妈妈对女儿的爱。(任意一个答案即可)

41.第一次笑是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笑是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42.①表达女孩无限感激之情。②表达了 女孩希望像报答母亲一样报答“教师妈 妈”的教育和保护之恩。(答案应含“感激”“报答”两层意思)

43.李老师是一个善良、善解人意、有爱心、 有责任心的人。

理由:①她隐约想到,小女孩一定非常惊 慌害怕,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困难的 境地,要帮助小女孩。②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 了过去;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 的小女孩搂在怀里。③“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 不要吓着孩子。”④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 了书店。⑤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 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⑥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理由与评价的要点相对应即可)。 【解析】

37.试题分析:第②-⑤段从文中的李老师接到电话开始写起,写了李老师自愿充当小女孩的妈妈的全过程,讲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最后小女孩登门拜谢的结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8.试题分析:答这一题需要读懂全文,领会文章的主要情节、思路,然后加以概括。文章的思路是李老师接电话;然后去书店无私援助偷书的小女孩,将小女孩领回家;最后写小女孩大学毕业后知恩图报,拜谢李老师。理清了这样的思路,就不难概括主要内容了。

39.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时,显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这一句前面的内容,也就是李老师接电话的内容。因为李老师唯一的女儿此时正在睡午觉呢。

40.试题分析:联系前文的内容,其实李老师能够亲身前往书店,去充当一个偷书的小女孩的妈妈,就已经表明李老师的无私大爱,善良高尚的情操。划线句具体地描写李老师“冲上去”“ 搂到怀里”的动作,以及与书店售货员的对话,话语中充满了怜爱和关切,所有这些更能体现李老师的思想性格。

41.试题分析:首先要分析写李老师两次“笑”的具体场景,李老师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笑”的。第一次笑是在忍受售货员责备、交了罚款后,领着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小女孩恐惧的样子,“她笑了笑”。显然这是为了安慰小女孩。第二次笑是在小女孩大学毕业后,特意来看望李老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李老师也笑了”。 这就很容易理解李老师的欣慰之情。

42.试题分析:文中的小女孩并不是李老师的亲生女儿,小女孩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李老师一声妈妈。说明当年李老师对小女孩无私的援助,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多么的刻骨铭心。这也真切的表达了小女孩对李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

43.试题分析:要分析李老师的人物形象,就要从李老师具体的行为、言谈举止中去体会。李老师的所作所为包含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或者说,要深刻探究、领会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这样做说明了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思想品质。这样去推敲一番,人物的特点和理由就迎刃而解了。 44.【答案】(1)第一句话为中心句,最后一句为含有排比和比喻的句子。 (2)提示:运用排比,语句通畅即可。(未用排比手法,不得分。)

(3)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老师您说声:“老师节日快乐!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健康快乐!” 【解析】(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规律总结:①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如: 露似珍珠月似弓。(明喻)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了。(借喻)

注意:有“好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是在看句子是不是在“打比方”。

②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2)排比的手法,写出赞美老师的语句。是您……;是您……,是您……。例如:是您,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是您,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是您,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3)略。 45-49【答案】

45.同学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结束时。 46.神态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47.同学们听到这个特别的名字都愣住了,大家非常惊讶一时不明白怎么回事。这样表达最为贴切。

48.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马教授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已经把自己看成是这个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了,所以点了自己的名字。

49.马教授和同学们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使这个集体充满温暖,他和同学们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这样的朴实作风让同学们感到激动和幸福。 【解析】

45.试题分析:这类试题,难度不大,通过阅读全文,“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这就需要自己来总结出同学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结束时,当然可能总结的不是很具体,比如:同学们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等。

46.试题分析:对这个任务进行了描写,也就是神态描写,也写出了怎么想的等心理的变化即心理活动描写。

47.试题分析:通过读全文,“马国政!” “ ? ”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学生的第一反应,班级没有这个学生,那么。学生的的反应“?”,肯定是最为贴切的。

48.试题分析:通过阅读全文,就可以得出马教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教授这样做,体现出他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师生关系的亲切,同学们为之感动。

49.试题分析: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上学的情景,自己在学校的老师,有深受同感,体会出了马教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50.【答案】(1)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淸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2)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 【解析】 试题分析:(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字面意思:旷野空荡,往远处看,觉得天空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看着水里的月影,感觉月亮离人很近。(2)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1.【答案】

妈妈,我想和你聊聊天

妈妈我想和你聊聊天,想和你说说心里话。 我4岁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睡一个大床,睡在一个大大的屋子里,记得第一天的时候爸爸陪我一个小时,第二天的时候陪40分钟,第三天的时候陪30分钟,第四天......我就开始自己一个人睡了,我虽然也知道我长大了就得自己睡了,可是你知道吗?我一个人睡的时候我很孤单,也很害怕......直到我睡着了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是弟弟一直跟你睡,直到上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