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56452403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0

(2)漂浮和悬浮都有F浮=G,由此分析两球的浮力关系;

F分析两容器底受到水的SF压力关系;然后比较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P?分析解答。

S(3)根据p=ρgh判断水对甲杯底的压强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关系;根据P?【详解】

由图知A漂浮,所以ρA<ρ水;B悬浮,所以ρB=ρ水,则ρA<ρB。 A、ρA<ρB,小球A和B的体积相同。由??m知,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A正确; VB、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由于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小球A的重力小于小球B的重力,所以小球A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两杯水面高度相等,根据P=ρgh知,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两容器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P?压力相同,根据P?【点睛】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综合性强,关键是用好浮沉条件,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判断。

9.如图所示,手表的表蒙子上靠近旋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日历数字,这个玻璃“凸起”相当于一块凸透镜,关于它的成像原理和特点正确的是

F知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容器重力相同,容器对桌面的SF知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故CD正确。 S

A.光的反射,正立等大的虚像 B.光的折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光的反射,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的折射,正立放大的实像 B 【解析】 【详解】

玻璃“凸起”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日历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ACD错误. 10.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7 m/s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 D 【解析】 【分析】

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 kg

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

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错误;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错误;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故C错误;

D、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5kg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 A B.电源电压为10V

C.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D.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 AD 【解析】 【详解】

从“U-I”关系图像可以看出,甲为滑动变阻器的U-I关系图像,因为最后电压变为0V,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0Ω,乙为电阻R1的图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两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2A,电阻R1的电压U1=2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4V,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为U=U1+U2=2V+4V=6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

R1?U12VU4V==10Ω .=20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R2?2=即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I0.2AI0.2A20Ω.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

I?UU6V=?=0.3AR . RR?210Ω+10Ω121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提升一定高度,物重为G0、底面积为S0.现用拉力F拉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物体上升速度v及物体上升高度h三个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1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G0?2F1A.在0?t1时间段内,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S0B.在t2?t3时间段内,拉力F做的总功为2F3?h2?h1? C.在t2?t3时间段内,拉力F的有用功率为D.动滑轮的重为2F3?G0 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用滑轮组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提升一定高度,物重为G0、底面积为S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可知,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涉及功、功率、机械效率和压强的计算,能从题目提供的图中得到每秒内的相关信息是关键.利用p?出动滑轮重. 【详解】

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2,由v-t图像可知,在t2~t1时间内,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由F-t图像可知,此时拉力为F1.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则绳端拉力:F?(G?G动),故,

3G0?h2?h1?2?t3?t2?

F1求出压强,利用W=Fs求拉力的功,利用:F?(G?G动)求Sn12G动?2F3?G0,故D正确.

由F-t图像可知,在0~1s内,拉力为F1,以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0和G动,向上的支持力F支以及两根绳子向上的拉力2F1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G0+G动-2F1=2F1-2F1,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1?F压2F3?2F1?,故A错误. S0S0在t2~t1时间段内,拉力为F1,重物上升高度为h=h2-h1,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2(h2-h1), 所以拉力F做的总功为:W?F3s?2F3?h2?h1?,故B正确.

在t2~t1时间段内,拉力F所做有用功:W有用?G0h?G0?h2?h1?,时间:t?t3?t2, 所以拉力F的有用功率为:P?W有用G0?h2?h1??,故C错误. tt3?t213.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分别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把重为G1、G2的重物以相同的速度v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h=2m.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F1做功的功率大于F2做功的功率 B.若G1=G2,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C.若G1>G2,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D.若G1=240N,甲的机械效率为80%,则F1做的功是600J BD 【解析】 【详解】

A.F1=(G+G动)由图可知,甲图中由3股绳子承担物重,乙图中由2股绳子承担物重,则绳端的拉力:,

13F2=

WFs1==Fv可知,(G+G动),绳端移动的速度:v1=3v,v2=2v,同一动滑轮的重力相同,根据P=t2t若 G1=G2,F1做功的功率等于 F2做功的功率,故A错误;

B.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即W额外=G动h,有用功:W有用=G物h,总功:W总=W额外+W有用=G动h+G物h,则机械效率:η=

W有用W总G物hG物?=-----①,由题

G物h?G动hG物?G动意可知,滑轮相同,把重力为G1、G2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G1=G2,由①式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