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国际关系理论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e4e43f240c844768eaee6b

保证;(4)如果爆发战争,就会无限制使用暴力,直至消灭对方或被对方所消灭。所以,霍布斯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生存完全依赖自己的军事实力,相互之间的安全完全是高度竞争的零和游戏。这是完全意义上的霍布斯自然状态。

第二种理想类型的文化模式是洛克文化。洛克文化是由竞争对手的角色结构建立的,它的核心内容是竞争。竞争和敌意有着本质的不同:竞争的双方相互承认生存和财产权利,这种承认由主权制度表现出来。竞争对手不像敌人那样具有生死攸关的威胁,不会试图统治和消灭对方。如果国家之间的相对主体位置是竞争对手,它们往往表现出以下的行为取向:(1)承认相互主权。虽然国家之间的竞争和争执会涉及边界甚至出现领土变动,但是主权作为一种制度是得到普遍承认和遵守的。(2)重视绝对收益。因为生存问题不是最紧迫问题,所以行为体趋于重视绝对收益,重视未来效应。(3)军事实力比重减弱。虽然竞争导致的冲突可能使得国家诉诸武力,但是军事力量的意义已经不像对敌人那样至关重要。(4)暴力受到限制。一旦战争爆发,竞争对手会限制暴力的使用程度,不以消灭对方为最终目的。洛克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生存和允许生存?。所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杀戮。温特认为从1648年至今的国际体系主导文化是洛克文化,主权制度是洛克文化的标志性印记,国家的低死亡率表明了生存和允许生存的逻辑。正因为如此,华尔兹表述的国际体系是洛克体系,而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霍布斯体系。

第三种文化模式是康德文化。康德无政府文化是由朋友的角色结构确立的,核心内容是友谊。在康德文化中,国家之间相互再现为朋友,并为之遵循两条基本规则,即非暴力规则和互助规则。这两条规则界定了康德无政府文化中国家的基本行为取向:非暴力规则意味着不使用战争和战争威胁方式解决,互助规则意味着一方受到威胁的时候另一方将予以帮助。这不是说朋友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但是朋友之间不使用暴力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康德无政府文化的逻辑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当一个体系成员受到威胁或暴力侵犯的时候,其他体系成员即使在没有直接利益的情况下也会尽力相助。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仅不再是威胁其他国家的手段,而且还成为体系中成员的共同财富。这就是集体安全或安全共同体的体系。它排除了完全个体意义上的利益,形成了一种真正的集体身份和高度的利益认同。在这种体系中,个体利益体现在集体利益之中,助人和自助也就融为一体。

虽然霍布斯、洛克、康德文化都是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文化形态,但其内涵截然不同,所以,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无政府逻辑。至于哪一种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则要看作为施动者的国家怎样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文化建构。这就是温特

17

著名的论断:?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施动者造就结构,结构也建构施动者。

32、温和建构主义

(1)国际体系特征是国际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因此,在本体论上,建构主义认为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是观念,是非物质性的。物质结构的确存在,但是物质结构只有通过观念结构才能具有意义。

(2)在国际社会中最典型的结构特征是无政府文化。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往往预先设定无政府文化的单一性,把无政府文化作为国际政治的第一推动,作为先验给定的国际体系秩序。但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国际体系文化有着多种形式,因而不具单一性质。温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结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物质结构的意义取决于这些文化的意义。比如,霍布斯文化的意义是杀戮和被杀,在这种文化中的物质能力是用来消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这是典型的安全困境;而康德文化的意义是友谊,在这种文化之中同样的物质能力则可能是保护大家的。 (3)国际体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第一,国际体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建构关系。因果关系是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两种变化有着时间的先后。如果将国际体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设定为因果关系,研究重点就是:在国家身份和利益已定的条件下,国际体系因素的变化会导致什么样的国家行为变化。建构关系则表现了结构属性怎样构成了单位属性(身份和利益),即国际体系文化怎样使国家成为国家、怎样使国家产生了利益,这是一种?建构?关系。这样一来,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就不是给定因素,而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温特本人认为,考虑国际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建构作用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

第二,国家因素首先是国家的身份和利益,而不是国家行为。由于结构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假定国家的身份和利益是给定的,在国家体系出现以后,国家就是国家,国家利益就已经确定,所以,单位层次上的变量应该是国家在无政府环境的刺激下采取什么样的不同行为来实现既定利益。而建构主义思考的核心问题却是国际体系文化怎样使国家产生了某种身份和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建构主义不考虑国家行为,任何国际关系理论都无法避开国家行为这个问题。但是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国家行为是由国家身份和利益决定的,所以,只有确定了国家身份和利益之后才可能真正理解和解释国家的行为。

第三,温特在早期论文中更多地强调能动者和结构的相互建构,但是在其试图将建构主义理论全面发展为体系理论和结构理论的时候,关注重心却已经置于

18

体系结构对体系单位的建构作用上来了。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议程也多是分析国际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建构。玛莎·费丽莫的《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一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银行产生的国际体系规范是怎样被国家习得、内化并界定为自身利益的。所以,温特理论的核心可以表述为以下形式:Sc→←Ui→Ub其中Sc表示体系文化,Ui表示国家身份和利益,Ub表示国家行为。这一简图的第一部分表示体系文化和单位身份之间的互构。但在强调体系层次的建构主义研究设计中,这一关系图往往成为如下形式:Sc→ Ui→ Ub即由强调体系文化与国家身份的双向互构转向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的单向建构。这并不是因为结构和能动者之间的互构不复存在,而是研究人员将单位对体系的作用设定为已知或常数。进而,在这两个部分中,第一个箭头区间又是建构主义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33、英国学派

英国国际社会学派,又称为英国学派,是二战后在英国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直独具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的生长历程基本不受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影响。之所以成为英国学派,是因为该学派代表人物大多在英国国际关系学院接受教育或担任教职,之所以称其为国际社会学派,是因为该学派的概念是?国际社会?。代表人物有曼宁、布尔,代表作有布尔的《无政府的社会》。

英国学派认为国家组成的体系不止是国际体系,而且是国际社会。按照布尔和沃森的定义,国际体系是指当两个或更多的国家之间有足够的联系,并且对彼此的决策产生足够的影响,促使他们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行动时,一个国际体系就形成了。而国际社会指?一群国家不仅在一国的行为是其他国家必须考虑的因素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体系,而且通过对话,同意在彼此关系中按共同规则和制度行事,承认他们在维持这些安排上有共同利益。?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回答在无政府状态下有关秩序和维持秩序的规则、规范和制度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为此,英国学派把影响国家行为和国家属性的?国际社会?置于其理论研究的中心地位。研究议程包括国际制度、国际规范、国际规则。国际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个分支,必须关注安全、秩序和正义等基本价值;把人作为分析的中心,要解释卷入国际关系中的决策者和政策实施者的思想和行动;接受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前提,认为世界政治是一种无政府状态的社会,具有特别的准则、规范和制度。

在本体论上,英国学派重视理念作用的弱势物质主义、整体主义、历史的发展和传统的演进。

在方法论上,英国学派反对科学方法,强调理解、规范和历史等传统方法,

19

同时强调三大理论流派(现实、自由、建构)的融合和交流。 34、国际冲突的根源分析:华尔兹的三个概念

一般来说,国际冲突的根源与以下五个方面因素有关: (1)人性中的权欲所致;

(2)国家之间误解和隔阂,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所致; (3)贫困及财富分配不均所致;

(4)国家内部危机所致,该国企图挑起外部冲突以转移国内视线; (5)国际体系不健全,缺乏制止冲突和战争的有效机制。 华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一书中提出的?三概念?是:

第一概念为?人性与国际冲突?,人的私欲和权欲是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 第二概念为?国家与国际冲突?,国家体制弊病日显。社会矛盾深化,为了加强对国内的控制,统治集团往往从对外冲突或战争中寻求出路,这是国际冲突的重要内在原因;(帝国主义战争、民主和平论)

第三概念为?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事端一发,一筹莫展,这是国际冲突和战争发生的外部原因。(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实力不均衡、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

(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战争根源的三个概念:人的本性和行为;国家内部结构问题;国家无政府状态的存在。 对于国际冲突的类型,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分为以下五类:即一般冲突、国际危机、恐怖活动、内战与革命、国际战争(局部和世界战争)。

国际冲突的解决途径,主要是:

(1)政治解决途径,包括国家间的谈判、协商、斡旋、调停; (2)法律解决途径,以国际法庭为主进行的调解、仲裁和裁定等; (3)行政解决途径,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作的各种努力。(详见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 35、一体化的功能主义理论

创立者为英国学者戴维·米特兰尼,其代表作是《有效的和平体制》。米特兰尼认为,20世纪,技术问题日益增加。解决这些问题无须借助政治化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化的民族主义,而需要相关技术专家根据具体的需要或功能实现跨国合作,这样的合作将促进合作网络、国际机制和制度的形成和巩固。由于认识到合作的必要,在某一功能领域合作的成功将会推动相关国家合作态度的改变,从而实现合作领域的扩展和合作程度的深化,进而使和平规范得以创立,从而减少战争并最终消灭战争。 36、新功能主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