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fa791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6

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7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要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厉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亻叔真训》高诱柱:“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

·1·

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免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摘自《文物世界》,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各种史书记载,飞廉即“飞鸟”,故“飞廉铜马”一名基本能够涵盖铜奔马的外形特点。 B.“铜奔马”一名并不能使人满意,因为它没有完整呈现这个文物的形状。

C.有人根据《后汉书·董卓传》,和《三才图会》中对“飞廉铜马”的记载来为其命名。 D.《四库提要》认为《三才图会》的内容都是通过采集摘录文献糅合而成,难免犯冗杂虚构之

病。

2.下列选项中对“飞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耕柱》与《史记·秦本纪》认为“飞廉”可能是人。 B.《离骚》认为“飞廉”有可能是风神,也有可能是神鸟。

C.“飞廉”形象产生于两汉之间,但他究竟是人是神,是兽是禽,至今都无定论。 D.“飞廉”是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难以将其与铜奔马这种写实作品相提并论。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2·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

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B.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

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C.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

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D.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

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子郎”是汉魏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如李贤对《后汉书·戚洪传》加注说“汉

法,孝廉经试者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B.“刺史” 一职开始设置于西晋时期。原为巡察官名,后来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C.古代数学家认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岁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灾岁九,称为“阳九”。

故“阳九”只会记载那些年或厄运。

D.“州郡”是州和郡的统称,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风,郡则始于战国,完善于

秦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岁时,司马朗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后因身材高大健硕而被监考的人怀疑他隐瞒了

·3·

年龄,就询问他。

B.司马朗担任御史期间,遭遇天下大乱,不能西行,司马朗主动请求带领家人返回本县避祸,

被董卓责问。

C.司马朗回到故乡后,对乡亲阐述了董卓之乱的不利形势,希望他们举家前往黎阳,寻找投奔

之所,但除赵咨外,没有谁跟着他离开。

D.司马朗对宗族子弟要求严格,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5分) (2)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5分)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秋波媚①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①这是陆游国难当头被任命担任军中要务时所作。当时有利的形势和军中威武的生活,让他触景生情写下此词。②高兴亭:地处南宋抗金前线,正对长安南山。③灞桥、曲江均为长安著名景地。

8.词的上片诗人是如何表达“此心”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李商隐《无题》中“ , ”两句中用神话传说,寄托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农民在炎热天气里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从哲学意义上阐释事物变化的道理,认为天地万物始终处于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其他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