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内在潜力,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精选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挖掘内在潜力,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精选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2fc75a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2

挖掘内在潜力,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们必须在这方面用心、用力。个性学习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教师要努力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一、善待学生个性,鼓励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读为本,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相信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在读中探索、实践。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认识了哪些以前不会读的字、读准了哪些以前读错的字。再读课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读,想想居里夫人一生中拥有的镭的来历。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采取默读的方式;有的采取抓住重点句、段读的方式;有的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大家都积极参与,经检验,学习效果非常好。三读课文,联系实际,根据居里夫人的一番话展开想象,教师不指定范围,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尽量表达出真情实感。有些学生想到大公无私的人和事;有些学生想到可耻的、自私自利的人和事;有些学

生想到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些学生想到焦裕禄、孔繁森、赖宁、雷锋等,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想象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牛顿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大胆猜疑,并尽量把这种独立猜想和见解表达出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个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角色,放下架子,把学生视为好友,不滥施权威,与学生平等共处,鼓励大胆想象。否则,就会压抑甚至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提出问题“除了文中乌鸦使用的办法外还有别的办法吗?先自己想想,然后再说说”。 生:乌鸦把瓶砸碎,水流出来了,就喝到水了。 生:乌鸦用翅膀把瓶子推倒,水流出来,就可以喝到水。 师:这两个同学想的办法,你们赞同吗?

生:我不赞同,瓶子碎了、倒了,瓶子里的水会流出来,乌鸦有可能一口也喝不到。

生:为了喝水,把瓶子砸了,这办法太笨了。

师:说得有道理,就像我们出门忘带钥匙,进不了门,总不能把门踢坏了再进去吧!同学们再开动聪明的小脑瓜,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这时学生讨论很热烈)

生:乌鸦可以找个电钻,在瓶子上钻个洞。 师:同学们认为呢?

生:不行,不行,乌鸦在哪儿插电呢?

师:我想也是呀!还有别的办法吗?同学们可以把刚才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说一说。

生:我们组有个好办法。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来吸水。 生:从哪儿找吸管呢?对了,用麦秆当吸管。 生:也可用葱,葱的中间是空的。

生:乌鸦可在瓶子下面垫上干草,再把瓶子推靠在上面,瓶子倾斜着,乌鸦就喝到水了。

课堂中,只有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他们的个性化解读才能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

三、发掘学生个性,鼓励自由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特别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捕捉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发掘蕴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个性特征,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如教学《穷人》一课时,讲到“渔夫和桑娜具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好品质”时,当即有一位同学抢白:“我觉得渔夫和桑娜的做法不可取。”我不禁一震:这显然与原文意思背道而驰,但我没有制止他,反而鼓励他说:“你的想法很独特,说给大家听听。”他大声说:“渔夫本来就有五个孩子,再加上西蒙的两个

孩子,生活上暂且可以熬过去,但以后孩子们要上学,渔夫负担不起七个孩子的学费,使得孩子们上不了学,会耽误孩子们的前程,建议他们把这两个孩子转送给更好的人家。”话音刚落,教室里传来一阵应和声,同学们由衷地赞同这种独特、新颖的见解。 四、放飞学生个性,鼓励个性化形成

富尔曼诺夫说:“一个人就是一种典型。”学生是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个体,他们兴趣不同、能力有别。面对学生的差异,在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均应为学生创造可供选择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学习习惯进行个性化学习。 如布置学生预习时,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蒸”的做法,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的,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为此,我们必须设计有层次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冲关,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这比统一指令性效果好得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喜欢的重点段落阅读。如教学《清明上河图》一文时,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研读,并设计一些问题考考其他同学。由于学生选取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兴趣盎然,学习充分。至于其他段落,学生可

通过小组交流和相互考、问,互相取长补短。交流时,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提到哪个部分就引导学生掌握哪个部分。最后,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部分,学习电视解说员,把《清明上河图》的各部分介绍给大家。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展示的自由空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对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保尔说:“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