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0b542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e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主备人:王纪平、王会萍、郭小娟、苗灵敏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以及吨、分数的认识。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前面获得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总复习训练的过程,体验归纳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计量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第1题(1)、(2),练习二十四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

(3)通过练习,使学生经一部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

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进一步认识计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计算。

可编辑范本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 千克 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的进率是多少? 1时=60分 1分=60秒 3、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能说说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二、基础练习 1、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109页第1题(1)、(2)。 (1)关于单位的合理使用。 分析题意: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这类题目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物体的观察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在教材上。 师生集体订正:飞机的航行速度为1小时750千米,载重质量是50吨,机身全长38米。 (2)关于时间的计算。 分析题意:本题考察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以及时间的表示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时间单位间的进率,知道时间的表示方法,认识钟表。 对于本题而言:现在的时间是9时40分,所以经过20分钟,时间是10时。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在教材的钟表画时针与分针,然后同桌间相互检查。 2、我们再来看看教材练习二十四第3题。 组织学生先观察图,理解题意,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8分=( )秒 3时=( )分 58分—33分=( )分 3时+4时=( )时 41秒—19秒=( )秒 360秒=( )分 可编辑范本

5厘米=( )毫米 360厘米=( )分米 8米=( )分米 2千米—700米=( )米 9千米=( )米 8000米=( )千米 8千克=( )克 10千克=( )吨 2吨—800千克=( )千克 2、电影从2:05开始,放映到3:10,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教材第111页说说思考过程。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外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1、填一填. 长度单位 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 1千米=( )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米=( )厘米 1千克=( )克 1分=( )秒 2、比一比,填一填。 3900○4千米 500毫米○5分米 2010千克○2吨 120分○2时3分 59厘米○6分米 8吨○7956千克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第109页第一小题(3),练习二十四第5、1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笔算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的归纳整理过程,使学生体验、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整理知识。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法。

可编辑范本

学生: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计算下列各题。 52+35= 86-34= 47+33= 36-18= 650+345= 374+456= 395+256= 580+370= 843-564= 750-540= 440-150= 678-243=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谁能说说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汇报。 二、 基础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109页第一题(3)。 投影出是题目。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同学们,先一起看一下第一个问题:飞机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要求飞机飞行的总路程,我们就要弄清楚飞机飞行的路线。 组织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飞机飞行的路线,然后指名回答。 得出飞机首先从北京飞到广州,然后飞到三亚。 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计算,飞机到底飞行了多少千米,然后指名列式。 学生反馈:1907+690=2597(千米) 根据横式,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 1 9 0 7 + 6 9 0 1 2 5 9 7 强调:个位上是7+0=7,十位上是0+9=9;百位上是9+6=15,所以百位上是5,向千位进1,千位上就是1+1=2,结果就是2597.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多少千米? 明确相比较的对象:一个是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到三亚,一个是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这两者相比,飞机飞行的路程,前者比后者要多多少千米? 教师强调:第一问的结果要作为第二问的条件,必须要保证结果正确,否则第二问无法正确解答。 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597-2541=56(千米) 2 5 9 7 - 2 5 4 1 5 6 3.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从北京飞到广州比从广州飞到三亚多多少千米? 可编辑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