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3432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

计算找到。

解答:从图像中可以知道斑马10min跑12km,那么1min跑1.2km,18min跑1.2×18=21.6(km)。

从图像中可以知道长颈鹿5min跑4km,1min跑0.8km,18min跑0.8×18=14.4(km)。

(3)斑马跑得快。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成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x×y=k(一定)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

3.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1)

【教学内容】

比例尺(1)(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使学生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探究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机器零件纸,北京的平面图。

【情景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多少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纸上。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新课讲授】 1.比例尺的意义。

(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把它起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

(2)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1∶100000000。

(3)组织学生议一议: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00000000”表示什么?指名说一说:“1”表示图上距离,“100000000”表示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1cm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cm。

教师说明: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4)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

1。

100000000。适时讲解: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线段

的长度1cm是图上距离,50km是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图上距离1cm代表着实际距离是50km。

(5)教师用投影出示图纸。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2∶1表示什么? 指名汇报: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

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教学例1。

(1)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例1。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什么是比例尺? 教师指名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4cm∶120km =2.4cm∶12000000cm =1∶5000000

(2)巩固应用。教师出示教材第53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检查。

答案:教材53页“做一做”:2cm∶5mm=20mm∶5mm=4∶1

【课堂作业】

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1题。 答案:

第1题:把数值比例尺改为线段比例尺,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中,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改写成所要求的单位,即30000000cm=300km,所以应填30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比例尺(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