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统编】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4211b3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1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然后练写,完成课后写字表中“能”“桌”“味”“买”四个字的书写。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集体交流:

(1)说一说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再仔细看一看他是怎样写的。 (2)看一看哪一个生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不够好,提出自己的建议。 5.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议和建议,自己再写一写。

设计意图:针对难点分析,立足难点思考书写方法,提升写字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同学们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品读课文。

2.布置作业: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家人帮忙,利用上网、查阅书籍或者参观问询的方式了解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借助家庭资源展开拓展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米糕的制作经过,为下节课理解“千人糕经过千万人的劳动”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借助作业,引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千人糕”。 2.交流: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你们结合查找的资料给大家讲一讲。 3.过渡:课文中,爸爸是怎样讲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上节课的拓展作业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实现课外与课内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二、图文结合,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千人糕制作过程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

2.汇报交流:制作千人糕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劳动?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体会,并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

预设一: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大米。

(1)教师指名朗读“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2)交流:单单是农民种稻子就能产出大米吗?

37

(3)你能根据自己了解的资料,把省略号的部分补充出来吗? (4)教师小结:光是做千人糕的大米,就需要无数人的劳动。

预设二:农民种甜菜、甘蔗,工人熬甘蔗汁、甜菜汁,做好后还要人包装、送货、销售。

(1)课件出示:“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指名朗读。

(2)这几段话中藏着几个生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利用课件将生字变大,变成红色,呈现出来。 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

(4)学生自由认读生字,先读生字上的音节,再读生字,然后读带有生字的词,最后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小组合作:怎样才能准确记住这些生字,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6)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抽读这些生字,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7)学生齐读这几段话,然后交流:从这几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制作千人糕需要很多人一起劳动)

3.拓展交流:结合我们课前查找的制作千人糕的资料,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

4.观察课文中插图,对照插图,说一说制作千人糕的过程,再把你的感受简单记录在插图旁边。

5.引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啊,一块小小的米糕,竟然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怪不得父亲说——

6.学生分角色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认读生字“的”“确”和“应”。 7.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要读出“我”好奇、醒悟、激动的心情变化。 设计意图:在情境朗读中,学生体验着不同的角色,逐步走进“我”的情感变化之中,感受着人物内心世界。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圈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师生交流,重点看清“具”里面是三横,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 3.学生自主完成其他生字的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成果,针对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38

5.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议和讲解再次书写。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书写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交流,自主练写,自主修正。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请你举出一个例子(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说一说这些物品要经过哪些劳动。

2.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很多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才有了“千人糕”“千人笔”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

3.布置作业:可以把今天的感受写成一句话,记录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样物品。

设计意图:学习道理的目的是在生活中践行道理,此环节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所承载的内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和情感进行独立体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文经验亲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文章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建立在与父亲交流后的心理活动中。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所处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是深刻的。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文中的几句重点句,例如孩子的语言、爸爸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39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妹妹的心理变化,在情境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体验与思考。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1.教师板书课题,指生齐读课题。

2.指名读“匹”,并用“匹”组词,或说一句完整的话。 3.学生交流:怎样记住这个字?

预设:字谜识字法——左方块儿,小儿藏。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匹”字,学生观察并交流:怎样写好这个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匹”字。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直接入课,借助课题认字、写字,提高课堂实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读不准的生字。 2.小组合作,识记初读课文时圈画的生字。 (1)自我认读: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圈画的生字。 (2)自我检测:拿出字卡,逐一认读,挑出认不准的字卡。

(3)组长整理:组长搜集同学认不准的字卡,整理出大家都认不准的生字。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