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统编]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4211b3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1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哇!

(4)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引读、表演读等,并积累背诵。 (5)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那是春天的( )吧?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春天来了?

根据交流,出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这句话写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交流,再次出示生字“荡”,词语“杜鹃”,指名认读。

(2)“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是怎样的情境?

(3)通过“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通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笑”,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丰富课件上的画面。)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

(6)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能像作者一样用“她在……”的句式再来说说吗? 3.读读下面这两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指导学生读句子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才能找到春天。

(2)再现生字“羞、姑、遮、掩”,指名认读。 (3)仿词训练: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欢喜( ) 快乐( ) (4)指名朗读句子。 4.齐读第3~8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我们又不宜用繁琐的分析去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这样依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这个环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展示

13

的舞台,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诵读中活化语言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意境美。同时通过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说写练习,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演示“寻、荡、杏”的笔顺规则。 2.指导书写“寻、荡、杏”。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这三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荡”上小下大,“杏”上大下小,捺要舒展。)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整洁。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书写,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

五、课外拓展,实践作业

1.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组成合作小组,开展活动。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际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2.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春》中的有关段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

14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设计意图: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进行拓展阅读,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又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导课入境,唤起阅读期待。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才能使课堂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本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使新课学习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接着让学生交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春天的情景。这一系列准备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的第3~8自然段,然后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入情入境,原有的语言图像被唤醒,意会到的春景被外显成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3.仿写语句,提高“语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 ),那是春天的( )吧?”和“她在……”等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1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鼹鼠先生得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却因袋子破了不得而知而遗憾,意外中,他竟然看到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体验到了鲜花带给自己和小动物们的惊喜。故事结尾,松鼠太太高兴地说:“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故事的表层,由失望到惊喜,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故事的深层,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这些都会引发学生许多的思考。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美好的礼物”这一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最终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条小路,路两边开满鲜花。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2.导语:万紫千红的春天里,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开满鲜花的小路)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开满鲜花的小路的世界,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设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