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动物保健、动物疫苗)行业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生物制药(动物保健、动物疫苗)行业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8f5bd8284ac850ad0242c4

依赖于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大型动物疫苗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进工艺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服务水平,因而始终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而中小型、小型企业则由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因素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这种盈利能力上的差距客观上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五、我国动物保健行业概况

1、生物制品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动物保健品市场2012 年的市场规模约为386 亿元,过去5 年复合增速14.75%,其中化学药品和原料药占68%,生物制品占2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没有官方的按对象划分的统计数据,但从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动物保健品以饲用动物为主,宠物保健品的市场份额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养殖业向集约化发展,畜禽疾病由烈性传染病向慢性传染病、中毒病、营养代谢病和遗传病转移。兽药产业因养殖业的发展而迅速壮大,兽药生产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大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补充业务板块。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畜牧业大国,但不是强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物疫情频繁发生,对畜牧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近几年疫情爆发周期越来越短,前

几年三年大规模爆发一次,如今几乎每年一次。2010 年口蹄疫肆虐了一年,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而2011年、2012年春天,消失了多年的流行性腹泄卷土重来,造成大量仔猪的死亡,再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提升加速,这导致了畜群密度加大,流动频繁,为动物得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和营养代谢等疾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造成动物发病率、死亡率的提高,生产性能下降。而兽药在降低畜禽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从行业的关联性来看,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直接促进兽药消费量。中国兽用化学药品中约70%为抗菌素、抗生素等,由此导致的药物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由此,以生物制品为代表的“绿色”兽药在动物防疫防控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增长抢眼,其中猪苗增长尤为可观。2012年中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额为88亿,过去5年复合增速17.8%。受养殖结构影响,我国以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为主,2011年分别实现35.1 亿和30.1亿销售额。过去10年猪用疫苗增长非常迅速,2002年禽苗产量占全部疫苗产量的94%,2012 年猪用疫苗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一直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的行业。 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加快新型生物疫苗与兽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重要农用生物制品的产业化” ;2013年2月,农业部与财政部组织制定了《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继续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小反刍兽疫5种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中国是世界养殖大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50%左右。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来看,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猪、牛、羊存栏量也在逐年递增。据农业部《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集约化养殖不断增长,市场对动物疫苗的需求亦不断加大。

2、市场监管情况

动保行业属于高度监管行业。由农业部兽医局负责动物疫情的全面监管工作,各地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负责疫监测收集,兽医药品监察所则承担兽药评审工作。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实行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双重许可,同时获得两项批准才可以生产。

我国动保行业主要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资料来源:券商资料

国家针对口蹄疫、禽流感等7 种重要的动物疾病设立国家参考实验室,承担该项疾病的诊断检疫、流行病学监测、免疫预防和病原生物学研究以及技术产品的开发推广工作。参考实验室拥有毒种库、血清库等数据库。在种毒资源等方面拥有先发优势,研究成果往往代表国家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

3、我国动保生物制品行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1)我国动物疫苗用量及防疫费用将高于国外

从动物疫病角度,中国动物疫苗用量及防疫费用未来将高于发达国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 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密度大。我国用全球大约7% 的淡水、8%的耕地、12%的草原,养育了世界50%的猪、10%的牛、20%的羊、30%的鸡和80%的淡水生物,动物养殖密度约为30 个大动物单位/平方公里,是全球平均养殖密度的2.4倍。动物疫情严重的局面在我国可能长期持续。

② 大规模扑杀模式所需资金较大,相关经常性补偿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只能选择大规模免疫。从全球来看,对动物疫病的控制主要依靠扑杀。研究表明:当免疫群体抗体达到70%以上,继续免疫可能加速病毒变异,不利于消灭疫病。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就按照长期净化某种动物疫病的方案,制定了免疫退出计划,采取扑杀隔离方式,取得了很好效果。而我国整体动物疫病防控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暂不具备净化的条件,预计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接种疫苗预防为主、疫区扑杀为辅”的防疫政策不会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