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9f12e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7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 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 得分: 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 生态位分异(分化) 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 水 。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太阳能(阳光) 。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 多 。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 高 ;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 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 日照长短 为信号。 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种群 。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 增长势 和 有限环境

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 原生演替 和 次生演替 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 能量金字塔 。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气候 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 反硝化作用 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得分: 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3.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 ) 。

A.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S型曲线 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位置

5.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6.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D )。 A. 物种数量 B. 物种生物量 C. 物种的体积 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7.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 B )所导致的。

A.内禀增长能力 B.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 C. 存活曲线 D. 年龄结构 8. 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A )。

A. 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 推迟生育 10.假设1992年我国人口约为12亿,出生率为22‰,死亡率为7‰,以该增长率增长,那么我国人口加倍时间大约为( A )(ln2=0.6931) A.46年 B.38年 C.56年 D.75年

11.一般适用于寿命长、难于追踪、世代重叠的生物的生命表类型为( B )。 A.动态生命表 B.静态生命表 C.垂直生命表 D.特定时间生命表 12.我国植物群落群落的分类原则是( A ) 。

A.群落生态学原则 B植物区系原则 C 动态分类原则 D.演替分类原则 13.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D )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4.植物在新地点上定居成功的标志是( D ) 。

A.植株能够生长好 B. 植株开花多 C. 植株不休眠 D. 植株能繁殖后代 15.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 D )。

群落类型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A B C D

四.简答题(共20,每小题4分) 得分: 分 1. 什么是“r”对策?什么是“K”对策?各有什么优缺点? r对策

95 52 12 1

1 5 21 20

3 38 20 62

1 4 5 15

0 1 42 2

在气候不稳定,难以预测的天灾多的环境中,生物密度很低,基本没有竞争,种群经常处于增长状态,是高增殖率的,称为r选择,这类适应对策称为r对策。(1分) K对策

在气候稳定,很少有难以预测的天灾的环境中,生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物种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因此,称为K选择,这类适应对策称为K对策。(1分) 优点:

K对策者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所以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个体大和竞争力强等特征,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0.5分)

r对策者能使种群迅速恢复,高扩散能力又使它们迅速逃离恶化的生境。并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种群(0.5分) 缺点:

K对策者由于r低,种群数量下降后恢复困难,若密度过低,就有灭绝的危险(0.5分)

r对策者抵抗力弱、无亲代关怀,死亡率很高(0.5分)

2. 什么是有效积温法则?该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游和应用有何用途? 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1.5分)

①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0.5分) ②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 (0.5分) ③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0.5分) ④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0.5分) ⑤推算生物的年发生历(0.5分)

3. 简述什么是种群的密度制约作用和非密度制约作用?并举例.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和种群的密度变化密切相关,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该因素对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被称为密度制约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