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a427422f60ddccdb38a053

第一单元《七彩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迎宾曲》 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过程与方法: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丝绸之路》《中国花鼓》 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2.欣赏《丝绸之路》 (1)激情导入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奏:竖笛《茉莉花》

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分声部学习吹奏。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