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湘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全册整本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最新版】湘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全册整本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3f6d96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1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入教室 二、引入课题 三、新课

1、复听,请学生谈感受,自己所想 2、教师总结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酥油茶: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 3、教师总结 B、内蒙:

1、 先我们启程去的是内蒙,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教师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

你们了解的内蒙是怎样的?(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

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

2、教师总结(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 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 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 子”。)首先我们来看看内蒙古的服饰。

(1)、洁白的蒙古包

(2)、马奶酒与手扒肉 (3)、草原“那达慕” (4)、成吉思汗陵

3、复听,学生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4、教师小结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5、你还听过哪些内蒙的民歌? C、实践与创作 四、组织下课 1、教师总结:

五、世纪之约

教学内容 活动与练习

欣赏 乐曲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家故事 《世纪之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进教室后安定情绪,使之进入上课状态。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习 三、新课掌握

(一)导入(以复习变化音引入新课) (二)范唱(老师声情并茂地将全歌唱一遍)

(三)学谱(将全曲分两部分进行视唱,先练单声部,后练合唱部分,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力度记号与各变化音的出现。)

(四)学词

1、采用轻声朗诵的方法熟悉歌词。 2、视谱唱词,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3、全歌通唱,注意音量与音色的整体效果。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笑声”)

帕格尼尼的《魔鬼的笑声》,他的这首随想曲对连续三度双音下行半音的运用,使得乐曲听来像是一串神奇的笑声,鲜明的形象让人们开始用《魔鬼的笑声》来称呼这支曲子,渐渐连原来的名字都忘了。另外还必须要提到的一位被誉为“钢琴诗人”的音乐家肖邦,他的钢琴小品一向给人以幽雅迷人的感觉,表现了细腻的个人情感。其实他在众多作品中对音画语言的运用也做了多方尝试,甚至可以说,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对音画的表现丝毫不亚于德彪西。

六、放飞希望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二部合唱《向未来出发》,并能随音乐基本正确地进行跟唱。 2、能在充分理解诗歌内涵与音乐基本情绪意境的情况下进行配乐诗朗诵。 二 教学设想:

本课以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为线索,安排了诵出心愿,唱出梦想,和放飞希望三个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听赏和跟唱《向未来出发》,再要求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最后要求他们写下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再选择合适的音乐再次进行诗朗诵的表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在二零零三年的十月十五号,发生了一件令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骄傲自豪的事情,实现了我们千年来的一个梦想,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生答)对了!就是我们神舟五号飞船遨游了太空,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飞天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温这历史性的时刻吧! 2. CAI播发视频画面

3. 看到我们的飞船遨游了太空,你们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愿望?(生回答) 二 诵出心愿 1朗读诗歌

(1)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你们看,这里就有一首诗歌《编梦》,请大家在心里默读一遍,然后简单的说说诗歌表达的意思 (2)学生默读,

(3)个人发言,简单描述诗歌的含义 (4)集体齐读一遍

(5)师生接龙朗读,分小组朗读

(6)大家是不是觉得光是朗读太单调了,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三首乐曲,大家一起来听听 2设计配乐方案

(1)分别听赏三首乐曲,并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示 (2)随音乐动一动,说出选择颜色的理由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分小组再次听赏《月光》《爱之梦》《春之歌》 (4)讨论配乐方案

(5)宣布设计方案,并说出理由 3配乐诗朗诵表演

(1)小组排练,商量表演的形式 (2)分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上台表演

(4)评选最佳朗诵奖,最佳配乐奖 (5)谈谈表演感受

(6)你觉的配乐的朗诵和没有音乐的朗读哪种感觉更好?有什么不同吗?

三 唱出理想

1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用不同的音乐和形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编梦》,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憧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童声合唱《向未来出发》吧! 2整体听赏一遍

3你觉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情绪怎么样? 4学生讨论(进行曲风格,激昂向上)

5你最喜欢歌中的哪一段,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歌词象一首诗歌吗? 6集体朗读一遍歌词(老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 7集体简单学唱前四乐句 8整体跟唱一遍 四 放飞希望

1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同学们,你们最大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能不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回答)

2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愿望,然后再轻声的朗读一遍,也可以将课前搜索到的有关理想和希望的诗歌拿出来和同学一起朗读。 3学生自由活动

4请学生上台朗诵(音乐可由老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备) 5学生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听了大家心中的愿望,有的希望自己能驾驶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有的希望我们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美丽,还有的同学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灾难,大家既然有这么多的愿望,你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七、粤桂飘香 《落水天》

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旱天雷》

1、结合两个版本《旱天雷》的欣赏,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认识广东音乐中常用的乐器,知道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进而能逐步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感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发展的。 欣赏《旱天雷》

(一) 完整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

问题:你听到了哪几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乐曲的情绪怎样? (二) 学生回答

(三) 视唱乐曲的主题,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四) 聆听弦乐四重奏《旱天雷》

说明:对比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旱天雷》,进一步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同时感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发展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自信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提高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

1、演唱学会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难点

1、能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注意声部间的和谐效果,结尾处的唱音尽力保持气息的支托。 活动与练习、欣赏、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进教室后安定情绪,使之进入上课状态。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习

(一)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二)模击节奏

方法:让学生自练后再进行模击。 (三)按要求演唱下面的歌曲(内容略) 1、老师用轻柔、优美的声音将全曲唱一遍。

2、让学生谈一谈对这首歌曲的看法(通过欣赏老师演唱,你产生了什么联想,好象看到了什么景象?) 3、学生看谱唱词。

4、学生讨论对这首歌的情绪处理与力度处理。

5、引导学生分别用两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形式演唱,并感受歌曲意境,同时感受歌曲卡农的乐趣。 (四)组织学生欣赏《壮乡春早》 四、课堂小结,下课。

八、月光下的歌谣

教学内容

唱 歌 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撒尼少年跳月来 活动与练习 (一)视唱 (二)碰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