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湖北省)三年真题分类汇编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诗歌鉴赏-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湖北省)三年真题分类汇编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418b08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c1

专题10 诗歌鉴赏(解析版)

【2019·湖北孝感卷】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 【答案】 思绪之绵长(无穷)

【解析】 考查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中去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所以这里的“悠悠”运用叠词的手法,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5.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比较阅读。一问,写法上的共同点。甲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为用典,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乙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借汉文帝的荒唐对当权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所以两首诗都使用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二问,通过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即可归纳出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甲词借对孙权的赞颂,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诗通过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等史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

1

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

【2019·湖北襄阳卷】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答案】 B

【解析】 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 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理解诗句大意后,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解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两句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同时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

【2019·湖北咸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2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答案】 D

【解析】 D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对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 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所具有的“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基础。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以弹琴长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这是“以声写静”。而“弹琴”“长啸”又属于“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这叫“以动衬静”。作答时,首先要肯定题干的说法,然后分析具体诗句,一一说明这手法的使用效果。

【2019·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①·怀旧

范仲淹

3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苏幕遮:词牌名。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 B.“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答案】 C

【解析】 C错误,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10.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围绕“思乡”,意近即可)

【解析】 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2019·湖北荆门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