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4fae3b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c4

5~工业制品 9 5 6 7 8 9 化工 材料制品 12.59 5.59 2.23 11.81 38.99 23.11 23.11 68.27 99.25 机械与运输 小制品 未分类商品 54314446 42.11 7.90 0.08 资料来源:200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转引自××人,《中美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期刊名》,200×,第××期。

注:具体分类方法是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标准为基础。按1位数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包括10大类商品,其中0~4类商品为初级产品,6和8类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制成品,5、7和9为资本密集型制成品。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本项统计的9大类商品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第6类、第7类和第8类商品上。这3类商品比重占全部贸易额的70%。尤其是第7类商品的贸易额,其比重占到39.63%,是中美贸易的主要商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贸易格局并未呈现多样化,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少数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品和加工程度较高的产品上。

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是第2类、第3类、第5类和第7类商品,其比重分别占16.88%、12.59%、12.59%和42.11%,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这正论证了美国在资本与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从进出口的结构不难发现,第2类(原材料),第3类(矿物燃料)和第5类(化工产业)是中国净进口商品,而第6类和第8类(材料制品和小制品)商品,中国出口比重远远高于其进口比重。这说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优势地位,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中国处于劣势地位。第7类商品(机械与运输设备包括机械、电子、光学产品、汽车、船舶等)既是主要出口产品又是主要进口产品,这是因为机械与运输设备的产业分工更细,加工环节更多,产业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总体上,中美两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为相互间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关系进一步加强奠定了基础。

以上数据让我们对中美两国的发展感到欣喜万分,它说明中美两国的相互依存度相当之高,以后两国建立更加强大的贸易关系是必然的趋势;这些数据也让我们对中美两国的发展颇感担忧,因为表中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中美两国的进出口结构很不平衡,中国的比较优势也相对比较薄弱。

3.3从要素禀赋方面看两国的比较优势

在发展中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就产生了贸易,从中美的比较优势上看,两国要素禀赋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所以两国间贸易的扩大顺应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从生产要素看,中国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缺乏先进技术和高技术人才;美国科技人才多,技术发达,但劳动力成本高。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体现在出来的结果是,中国消费品生产相对成熟,服务业比较落后,2007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9.1%。而美国的优势产业集中在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部分机械设备制造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6.7%。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看,美国占据了品牌、研发等高端位置,而中国处于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另外,中美各自的比较优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竞争力,中国有大量适龄劳动力供应,配套生产能力强,容易形成产业链和集群效应,在终端消费品生产和加工组装环节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美国在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处在全球领先的地位,这使得中美经贸合作能够为彼此带来更大的边际收益,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

从中美两国的比较优势分析来看,两国发展存在很大的互补性,贸易的拓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中美贸易未来的发展更应该有创新精神,我们应着眼于动态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现有优势,同时要积极弥补自身战略性产业的不足,打破单一的格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行。

第四章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中美两国虽然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双方在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中美两国进一步扩大贸易往来也是十分必要的。

4.1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仍将继续推动中美贸易的发展

中美双边贸易现状是两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势互补的结果。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直接的商品输出利润率非常低,资本输出已经逐渐取代原始的商品输出,“输出资本、挣回利润”成为美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延续时间还很长,至少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劳动力资源仍将是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中美贸易的发展中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4.2中美在服务贸易产业链的合作前景广阔

现如今的贸易已不再拘泥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俨然成为了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领域,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

的重要内容。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每年还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美国虽然在商品贸易方面有逆差,但在服务贸易方面则有巨大的顺差,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而服务贸易是中国的弱项,根据有关报告统计,中国服务贸易不及货物贸易的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的水平。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跨国公司将同质同量的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平均可降低成本65%—70%。因此积极发展中美在服务贸易产业链的合作是中国改善贸易结构,实现外贸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4.3构筑长期动态比较优势

我们应着眼于动态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现有优势,同时要积极弥补自身战略性产业的不足,与美国互通有无。我们发展对美国经贸关系的根本利益并非体现为出口的扩大,顺差的积累或引进外资的增加,而是获得我们最需要的先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尽快提高我国传统制造业新兴领域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形成我国长期动态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美国的优势资源,建立我国产业长远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现有分工和贸易结构。而美国则应放宽对中国商品的准入,不要一味的设置贸易壁垒,打反倾销战,从长远角度考虑两国的贸易发展。

4.4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中美贸易的发展仍存在困难和障碍

从中美两国的比较优势看,双方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但中美贸易的发展仍是任重而道远的。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繁荣是一件比华盛顿的许多人所认为的更为互惠互利的事情。然而,只有在世界上现今的经济超级大国和未来的经济超级大国学会如何和睦相处之后这才有可能变为现实。”这一言词有力的表明了中美关系有待于更近一步发展。中国加入WTO为中美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活力,推动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但中国的入世并非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切问题和冲突都消除了。应该看到,中国加入WTO只是为中美双边经贸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多边的标准和制度性的约束,为两国贸易制度的协调和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影响两国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的根本问题,即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文化观念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时常干扰和破坏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同时,美国仍在十五年内对中国产品适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标准;在数十年内可对中国特定产品实施选择性保障措施。由于这两种保护措施具有非对等性、歧视性和随意性,极易成为中美两国贸易争端的导火线。可以预计,今后中美经贸关系仍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合作则互利,对抗则双损,这已是两国各阶层人士的共识。所以在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美的发展前景是我们绝对不可忽视的。

结语

从众多理论研究、数据分析与中美贸易现状来看,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经贸关系日益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美经贸合作为中美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中美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已经扩展到方方面面,而其基础则是两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庞大的市场兼容性和互补关系。

中美两国在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决定了中美经贸合作必然具有广阔的前景,美国的资金、市场、技术、管理经验与中国巨大的市场、廉价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就一定会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有利于两国经济的振兴。尽管当前中美双边贸易存在一定摩擦,但中美产业间不存在结构性的冲突,中美贸易是互利共赢的。

作为比较优势相对薄弱的中国来讲,推动比较优势进一步升级是中国外贸实现更好又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比较优势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推动比较优势升级的着力点应放在改变内生因素上。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改变产品的要素需求从而使要素禀赋发生相对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加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强生产中、高技术产品的能力,调整本国产业结构。虽然中美贸易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美好的未来值得期待。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曹宗明.., [2]岳昌君.., [3]杨积健.., [4]林毅夫.., [5]霍建国..,

[6]张立辉.“入世”后我国对美贸易战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7]湛柏明..,

[9]韩景玲.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美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 [10]段素林.中美贸易的现状及前景展望.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 [11]刘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07,6 [12]彭继增..,

[13]刘洪.数据折射中美贸易新形势.经济参考报,2008-3-18 [14]张文绩.中美经济互补和依赖性很强.上海金融报,2008-3-28 [15]刘松麒,张德旭..,

[16]冯耀祥中美比较优势变迁之比较.经济学家,2009,6

[17]魏建成.中美商品贸易结构及竞争力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8]吕婕,史强.中美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19]美国国家统计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