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复习任务群2 文言文语句翻译微任务 换一种角度学翻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复习任务群2 文言文语句翻译微任务 换一种角度学翻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0b9fc4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5

微任务 换一种角度学翻译

任务情境

文言语句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文基础、

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应对此题,需要考生不断扩大积累、强化训练。有时,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说不定效果会更好。从命题者的角度,如果能熟悉试题命制的规律,进行命题训练,亲自体验题目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译句的选择、赋分点的设置、参考答案的拟写等,这对提升作答能力大有禆益。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从批改者的角度,对一些现场答案批改、评分,从别人的问题答案中吸取丢分的教训,从别人的满分答案中学习增分的智慧,这何尝不是一条有益的途径呢? 总之,多一两个观照的角度,知己知彼,眼界自然会高,思路也会更清晰。下面就安排这两种活动,让我们换位体验吧!

我来命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全国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译文: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没有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地说:“上天帮助我呀!”

评分标准:“方”,正;“谋”,谋划;“赞”,帮助;句意通顺。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译文: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

评分标准:“从”,跟从;“因”,乘机;“略”,平定;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兴起于汝州、颍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没有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地说:“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

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他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上作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后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众我寡,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俞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他不能继续作战,就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俞通海了,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

2.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全国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及(欧阳)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译文: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评分标准:“正”“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正直;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明”,申明;“亦……乎”,还……呢。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译文: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评分标准:“造请”,拜访;“迁用”,提拔任用;“迁用”省略代词“之”;“辄”,总;“为……所”,被动句;“用事者”,当权的人;“裁”,阻碍。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