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193f160b4e767f5acfce51

万古斯文地,一抔土尚存。 问经来石室,识字拜荒原。 绿水环长榭,红渠映墓门。 城闉风景异,钟磬报朝昏。

除仓颉墓外,还有王猛墓、耿弇墓、贾思伯、贾思同墓、辟闾浑墓、李铉墓、赵鉴墓、安致远墓、李封墓、无名冢、金兀术王驸马冢等不再一一赘述。

4、革命纪念地

(1)寿光烈士陵园 位于城区西北隅,羊临公路以东,北环路以北。营建于1959年,面积80余亩。陵园座北面南,规模宏伟。前门两扉铁制栅门,入门有柏油甬路向北直通?革命烈士纪念堂?。纪念堂是陵园的主体建筑,高20余米,长约40米,在绿柳翠柏掩映下,显得巍峨壮丽。纪念堂内正面垂悬烈士英名录,西厅陈列着张玉山、马保三、王云生、韩明柱、朱志明、曹世范、王孝臣等著名烈士的遗像、遗物和革命事迹介绍。纪念堂前,甬路东西各有石亭1座,两相对峙。东边的一座是解放县城纪念亭。1947年冬解放县城,战斗激烈,有42位战士英勇牺牲,渤海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为其立碑纪念。碑面镌刻42烈士英名和记述烈士英勇事迹的碑文。并有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舒同、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等人的题词碑刻。纪念堂后为烈士陵墓,安葬着1736名烈士的遗骨。园东侧辟有花圃1处,广植各种花卉,飞鸟池鱼点缀其中,西侧新建殿堂式接待室1座,飞檐翘角,彩绘门楣,古朴典雅。整个陵园绿树葱茏,空气清新,显得格外肃

9

穆静谧,至此盘桓凭吊者,无不肃然起敬。

(2)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1993年经寿光市委市政府批准,在巨淀湖区修建?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碑高27.5米,同年建?八支队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三)历史事件

1、捻军寿光失利 1867年5月间,东捻军在首领赖文光、任化邦、范汝增的率领下,经过寿光县南部去胶莱。后西返,西去黄河,因水涨难渡,又回师东进。10月间经寿光南部渡丹河去潍县,下去与清兵激战。11月间,太平天国首王范汝增,率东捻军一部,约五六百人,自寿光西南部东进。遭清骑兵和步兵的追击,捻军行至官庄沟、野虎沟、北冯沟迎敌,被清兵包围,激战一夜,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捻军首领范汝增、徐昌先、朱有源等都在此役中战死。

2、辛亥举义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寿光县同盟会员赵魏、李日秋、王长庆等人回到寿光在吴家庙子树起了?独立之国?的大旗,并成立同盟会本部,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攻取青州计划未成,又攻战了诸城,宣告诸城独立。由于遭到清巡防营的反扑,有180余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

3、牛头镇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29日,各路抗日武装齐集牛头镇,马保三在此组了著名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计700余人,枪500支。并向全县人民发布?八支队抗日宣言?,通知国民党寿光县政府县长宋宪章。在寿光境内向日寇打响了第一枪。

10

4、清水泊反?扫荡? 1942年6月上旬,日军集中了混成第六旅团,青岛、潍县伪军两个团,及惠民县部分日伪军,约5000人,外加骑兵300人、汽车百余辆、装甲车3辆,长途奔袭,5路分进合击,?扫荡?清河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清水泊。这次?扫荡?,日军行踪诡密、迅速,不与当地日伪驻军结合,路遇少量八路军部队亦避免接触,绕行而过。9日拂晓,日伪各路分别到达预定地点,将八路军清河军区司令部、清东独立团、中共清东地委、清东专署及寿光县民主政府机关、县大队、部分群众重重包围。根据地军民撤至清水泊湖区芦苇之内。敌集中轻重武器向湖区密集扫射,被围军民在杨国夫司令员指挥下,浴血苦战,奋力突围。清东独立团首先冲出,抄袭敌后,打乱日军行动计划。杨国夫司令员领兵从西南角向北洋头方向冲击。经过一天激战,大部突围脱险,并击毙日伪军60余名。

同年10月15日,由日军混成第六旅团长亲自指挥,集中日伪军7000余人(日军占三分之一),与潍县、寿光、临淄、广饶、利津的伪军配合,分兵4路,采取拉网合围战术,二次?扫荡?清水泊。此战,清东独立团以2个连的兵力与日伪军数千人拼搏,激战终日,杀伤日伪军200余人,多数战士以死殉国,是清河平原抗日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四)历史人物

公孙弘(前200—前121) 字季,淄川国(郡治在寿光纪台)薛人。汉武帝召见后拜为博士。公元前126年,任御史大夫,两年后拜为丞相,成为汉初第一个以布衣擢居相位的人。时任丞

11

相4年,80岁时终于丞相位。

徐干(170—217) 字伟长,东汉末北海剧(今寿光境)人,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曹操曾先后任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为上艾长,均被他称疾不就。其传世之作《中论》。卒于公元217年,年仅47岁。

王猛(325—375) 字景略,北海剧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丞相。他任职18年,为官公正,撤换庸吏,选用贤才。死后,苻坚曾三次到他遗体前致哀,破例为他动用了皇家葬礼的器物仪仗,朝野巷哭三日,谥武侯。

王镇恶(372—418) 北海剧人,王猛之孙。公元409年,刘裕任他为青州治中从事史,行参中军太尉军事,署前部贼曹,因战功而封博陆县五等子。后屡立战功,被任命为安西司马、冯翊太守。死后被追封为龙阳县侯,谥号壮侯。

任昉(460—508) 字彦升,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于南朝宋、齐、梁诸朝。《南史》、《染书》有传。著有《杂传》247卷,《地记》252卷,文章33卷,多散佚。

贾思伯(468—525) 字士休,北魏益都(今寿光)人。21岁出任朝廷,任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后曾任过荥阳太守,南青州剌史、兖州刺史。魏宣武帝时,转任辅国将军。魏肃宗时任太尉长史、安东将军、廷尉卿,后转任卫尉卿。后升任太常卿度支尚书转正都官,又被太保崔光推荐为侍讲,教授肃宗。公元525年死于洛阳,肃宗追赠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