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58694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c

.

2.卫生原则(二期预防)开放设计/卫生设计:

①控制菌斑②损伤组织

方法:牙弓缩短概念 固定义齿FPD或其它

RPD的开放卫生设计原则(源于德国标准文件):

“如果RPD的基本构件既不接触到牙,也不接触牙周组织,就不会引起这些组织的损害”。

当代RPD设计的重点应在不损害生物力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支架构件和构件尽量少覆盖口腔软硬组织。

2.一般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 ①固位体:2~4个,可钢丝弯制或钢丝卡与铸卡联合设计,合支托铸造,铸造卡环常设计为对抗臂

②后牙缺失2个以上(个别非连续2个牙的缺失可以单侧)都双侧设计,邻近缺隙的牙首选基牙

③前牙缺失1~4个,设计为34间隙卡,卡环放在4上,若前牙缺失5~6个,在34间放

.

.

隙卡外,还应在67间放隙卡,卡环放在6上,基托可设计为马蹄状(U形)

④基托大小由缺隙部位、数目、基牙多少决定

对于前牙5~6个缺失或前后都有缺牙或后牙缺失,固位体应构成△或□(也就是教课书上常说的面支承式),基托为马蹄状,否则为较大基托或大小范围同全口义齿。 ⑤隙卡位置常设计在34间,后牙尽可能设计为三臂卡

⑥特殊设计:3缺失、4缺失、7缺失或46间隔缺失、57间隔缺失,可单侧设计 3.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方法: 基本原则同上,只是支架义齿的卡环设计更为灵活多变,需要自己多熟悉各型卡环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不同情况下大连接体的选择和使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①后牙缺失,前后有基牙或游离缺失,基牙能构成△或□,常规设计后腭杆 ②前牙缺失,设计前腭杆或腭板

③前后都有缺失,设计为前后侧腭杆,下颌比较简单,根据不同情况选好舌杆和舌板就

.

.

OK了,但要注意,游离缺失最好设计成舌板以防止摆动,特殊情况才谨慎使用牙板或颊侧连接体(牙间隙大或松动的,后者的适应证为舌侧倒凹过大者)。

④单侧多数牙缺失,设计为封闭腭杆或板(上颌硬区让开)

⑤多数牙缺失,基牙不超过两个,设计为“板”,大小同基托式义齿 ⑥铸造固位体的卡环类型多,可使用RPI或RPA(根据牙槽嵴情况定,吸收少用)、联合卡、指卡、箭头卡、对半卡、回力卡、半卡、八字卡等 等太多了

7.支架义齿的就位道也很重要,要注意导平面和就位方向,直接固位体的固位臂最好选择手工弯制。 ~总结完毕 再啰嗦几句,前两天看过了“常见支架义齿设计错误”的文章后觉得很好,再综合以上这些原则,相信大家都能够设计出完美的可摘局部义齿了。不过,一定要记得卫生原则啊,太重要了,然后就是经验的积累了。要以不变应万变。

.

.

最后,给大家推荐张富强老师的视频讲座,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很生动明了,有机会看下。

用教科书上的说法是根据口底的距离来选择舌板或者杆,但临床上同时要考虑卫生和稳定等因素。在末端游离的时候使用舌杆会使义齿可能发生以合支托为支点的郏舌向摆动。用舌板的话在前牙区会有效抵抗这种旋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