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5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内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03305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内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a4e605de80d4d8d15a4ffe

? 映射城市发展的持 续与继承

? 鲜明的城市个性与 景观特色 相关的影响

因素

? 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和 发展

? 城市经济的增长 ? 政府的决策 ? 功能变异的推动 ? 城市自身的成长与更新 ? 土地利用的经济规律 ? 政府的决策 ? 功能的体现

? 市民价值观的变化 基本构成内 容

? 城市发展的目标进取 ? 发展预测 ? 战略目标

? 城市增长方法与手段的制 定

? 空间、土地、产业、社会结 ? 人与自然的和谐

? 传统与现代并存

? 物质与精神文明并PLanningAll 《城市规划原理》 46 / 70

构的整合 进

? 城市设计的成果

总体要求 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创建完美的空间形态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城市总体布局不再是单一的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而是整个城市空间的合理部署和有机组合,在认识观念

上,也不能孤立的,静态的考虑整个城市本身,而必须动态的,综合的解决城市问题和发展方向

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外部因素:区域经济的力量的强大,包括自下而上的从农村到乡镇的城市化发展、国家重大基本建设项目

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崛起与重组、横向经济联系的加强与重构等;地区人口的集中迁移;中心城市流动人

口的集聚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兑现,城市投资环境的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的筹措等。这些有利于城市发展

的外部因素,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可能条件,也有利于明确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城市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也是城市问题的集中

表现,矛盾的焦点所在。

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也即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主要目标在于探求城镇体系的级配合理、分工协作,

科学的确定城市发展用地方向,综合协调区域性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明确近远期建设重点 1. 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用地结构是城市内部结构的直接体现,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映射的空间投影,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在更大

的空间范畴内城市用地的相关性及其与自然环境的抽象概括。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程度会影响甚至决定城

市持续扩张增长的能力,城市空间结构可揭示城市演化的规律和发展方向。 城市单项建设用地: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平米数 特殊情况 居住用地 22~32 18~28 不小于 16 工业用地 15~25 9~22 不大于 26 道路广场用地 9~14 8~15 不小于 7 绿地 8~15 不小于9 公共绿地不小于 7

2. 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是涉及城市性质、经济效益、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它的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

面。

对于一个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应将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作为它的主要方向。对一般城市,根据自身条件,

调整和完善城市产业结构,明确具有竞争力又富有效益的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要考虑:

a) 深化市场作用,依靠市场力量在现有产业结构中进行调整,实现优胜劣汰 b) 深化企业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

c) 深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

d) 调整国有资产存量,以促进行业内资源向大中企业集中,效益向优势企业集中 e) 立足于现实,注重小企业集群的优化

3. 社会结构的演化

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居民老龄化,小户家庭和独生子女明显增加,社会治安与犯罪率升降,就业岗

位与居民迁移意向,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城市更新与社区网络的保存PLanningAll 《城市规划原理》 47 / 70 等

城市外部结构从广义上理解为城市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延伸和扩展部分,也是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外部因 素和条件。

为了强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 1. 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

2. 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3. 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

4. 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 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推进城市现代化,旨在建立生态环境高质量、基础设施高效能、管理和社会服务高水平的所谓“三高”的

现代化城市。城市的现代化,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同时也说明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的基本条件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可分为三类: ? 生产经营型

? 经营服务型 ? 社会服务型

城市下部结构通常指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其特点是项目多、

系统性强、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耗用资金及材料多、需要超前建设。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诸如人防建设、大型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街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防止、地面沉陷等方面。

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

1. 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地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 2. 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将会对全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3. 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蓝线——水体严格保护线,即现状水面界限,严禁占用;绿线—

—湖泊周边用地界线,既保护湖的绿化用地界线,原则上不得挪用;灰线——外围控制界限,即建筑

密度和建筑高度控制线

4. 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

5. 结合城市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

6. 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

7. 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投放导向、建设速度的协调、开发总量的平衡,发展方向的控制。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城市的建设发展总有一些预见不到的变化,在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用地,或者在规划布局中有足够的弹

性。所谓弹性,就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

城市空间布局也要有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相对比较合理。 对于城市各建设阶段用地的选择、先后秩序的安排和联系等,都要建立在城市总体布局基础上。对各阶段

的投资分配、建设速度要有统一的考虑,使得现阶段工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符合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

一个城市的第一期建设包括一系列项目,有关工业用地、施工用地、居住用地、对外交通与市内道路系统、 以及水、电等市政设施的各种用地得选择需要同时综合进行,第一期建设范围的确定首先是应该满足城市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期建设项目用地应力求紧凑、合理、经济、方便,并应保持最大可能的永久性,妥善处理施工用的临

时性建筑,如仓库、施工棚、宿舍等,否则往往由于这些临时建筑用地安排不当,或不能及时转移,可能

成为以后实施合理规划的障碍。另一方面,规划布局中某些合理的设想,在眼前或一时困难实施,就要留

有发展余地,并通过日常用地管理严加控制,待适当时机,以实现。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方案比较的内容:

1. 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说明其区位优势、地形特点、地下水位、土壤耐压力等情况 PLanningAll 《城市规划原理》

48 / 70 2. 占地、动迁情况:用地范围和占用耕地情况,需要动迁的户数以及占地后对农村的影响,在用地布局

上拟采取那些补偿措施和费用

3. 产业结构:工业用地的组织形式及其在城市布局中的特点,重点工厂的位置,主要工业之间的原料、

动力、交通运输、厂外工程、生活区等方面的协作

4. 交通运输: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公路、城市道路系统 5. 环境保护

6. 居住用地组织:居住用地的选择和位置恰当与否,用地范围与合理组织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

公共建筑群的关系

7. 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 8. 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9. 城市总体布局:用地选择与规划结构合理与否,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在处理市区与郊

区、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等关系中的优缺点 10. 城市造价:估算近期造价和总投资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绿地规划注意事项

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把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 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 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

是指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

排,主要有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