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dbbc7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2f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 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

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地球自转)

(二)、认识“傅科摆”: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 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 (四)、解释:

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 八、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地球自转

教学后记:

4、谁先迎来黎明

一、课题:谁先迎来黎明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四、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五、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六、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阅读教科书P80页。

5、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六)、课外作业: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八、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