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规范附录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炮制规范附录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e02c1852d380eb62946d91

附 录

火炒至颜色加深,松散不粘手时,出锅放凉后及时收贮。一般药材均可采用此法。②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材置锅内,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再加入开水稀释好的定量炼蜜,迅速均匀翻炒,使蜂蜜渗入药材内部,炒至松散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此法适用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材。

蜜炙法多用于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用蜜量视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体积轻泡的药材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质较重的药材用蜜量宜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2.酒炙 取净药材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微黄色或色泽加深,取出,放凉。

酒炙法多用于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和矫味矫臭。用酒量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黄酒10kg。

3.醋炙 醋炙的操作方法通常有两种:①先拌醋后炒药。将药材用定量米醋拌匀,放置闷润,待米醋被药材吸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一般药材均可采用此法。②先炒药后加醋。先将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取出摊凉。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材。

醋炙法多用于增强活血止痛,引药入肝,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和矫味。用醋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每100kg净药材,用米醋20kg,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4.姜炙 将规定量的姜汁(煎汁或榨汁)与净药材拌匀,闷润至透置锅中用文火炒至近干显火色,或煮至药透水尽。

姜炙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增强和胃,缓和药物毒性作用。 姜用量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鲜姜10kg或干姜3kg。 5.盐炙 盐炙操作方法通常有两种:①先拌盐水后炒药。将定量的食盐加定量的水(1份食盐加3~4倍量水)溶化,与药材拌匀闷润,待盐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以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焦黄色,取出放凉。一般药材均可采用此法。②先炒药后加盐水。先将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显火色,喷淋定量盐水,炒干为度,取出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材一般均用此法。

盐炙多用于引药下行、增强疗效、滋阴降火,缓和药物辛燥之性。用盐量

698

附 录

除另有规定者外,一般为每100kg药材,用食盐2kg。

6.油炙 油炙法包括用油炒炙药材和油炸制药材两种方法。所用的辅料有芝麻油和羊脂油。油炙操作方法通常有二种:①油炒。先将羊脂切碎,置锅内炼油去渣。然后取药材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凉。一般每100kg净药材,用羊脂油20kg。②油炸。取植物油,置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材,用文火炸至酥脆。油炸多用于增强疗效,利于粉碎。

(三) 煅制 根据操作方法和具体要求分为:

1.明煅 将净药材或破碎后的净药材置煅药锅中或其他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煅至红透或酥脆,取出,放凉,打碎或碾碎,且注意药材宜大小分开分别煅制;含结晶水的矿物药,须煅至结晶水完全蒸发,全部呈蜂窝状时取出,且一次煅透,中间不得停火。

(1)敞锅煅 将药材直接放入煅锅内用武火加热的煅制方法,此法适用于含结晶水的易溶矿物类药材。如白矾、硼砂等。

(2)炉口煅 是利用煅炉或煅灶,点燃烧旺至无烟,将药材直接放在炭火上或装入坩埚等耐火容器内(易爆裂的蛤壳、龙齿等可在容器上加盖)浅埋于炭火中,用武火煅烧至红透微红时即可。此法适用于质坚的矿物类、贝壳类药材,特别适于煅温不宜过高或易碎的药材,如石膏、龙骨、石决明等。

(3)平炉煅 将药材置于炉膛内,直火加热,并用鼓风机促使温度升高,定时间翻动一次,使药材受热均匀,煅至药材质地发红或红透,停止加热,取出,放凉,或进一步加工。制效力较高,适用范围与炉口煅法相同。

(4)反射炉煅 先将燃料点燃,利用鼓风机吹旺,再将燃料口堵住,然后从投料口加入药材密闭,继续吹风将药材煅烧至一定程度,进行翻动,使药材受热均匀,直至药材煅烧红透,停止吹风,继续保温煅烧,稍后取出放凉,或进一步加工。此法适用范围与炉口煅相同,但对煅温不宜过高的药材。操作过程应注意火候,防止灰化。

2.暗煅(焖煅) 将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加热煅制成炭。即取净药材置锅内,上盖一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泥封严,锅脐上放几粒白米,或锅上贴一白纸条。上压以重物。待泥稍干后,先用文火,后用武火煅烧至透(全部炭化),或待纸条、米变黄;停火,待完全冷透,再开锅取出。在煅烧过程中如有浓烟从

699

附 录

锅缝冒出,须及时用盐黄泥填封,防止空气进入,以免药材灰化。此法适用于质地轻松,炒炭易灰化的药材。

3.煅淬 取净药材,直接放在无烟炉火中或适宜容器内,煅至红透后取出,立即投入规定量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碾碎。此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的矿物类药材。一般每100kg净药材用淬液30kg。

(四) 蒸法 取净药材加辅料(黄酒、醋、黑料豆等)或不加辅料(清蒸),置适宜容器内(蒸笼或蒸桶中)密封,隔水加热蒸透或至一定程度时取出,干燥。

辅料用量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辅料(黄酒、醋等)20kg。 蒸制可改变药性.减少副作用,保存药效,易于切片和利于贮存。 (五) 煮法 取净药材或切制品,加入液体辅料或固体辅料及适量清水,共煮至辅料汁吸尽或切开后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或稍凉,切片,干燥。操作方法为:①取净药材与规定量的液体辅料或药料汁液拌和均匀,置锅内或适宜的容器内,加水至平药面,加热煮沸后改用文火,保持药液微沸,慢火煮至药透汁尽,内无白心为度,取出,干燥或切片后干燥。②取净药材置锅内或其他适宜容器内(有的须同时加入定量的辅料或药料),加水至平药面,加热煮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容器内药液微沸和水量,慢火煮透至内无白心为度。捞出,去母液。晾至半干,切片、干燥。此法用于毒剧性药的煮制。有毒药材煮制后的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常用辅料有豆腐、米醋、甘草汁等。

药物煮制后可消除或降低药材的毒性与副作用;改善药性,增强疗效;清洁药材,便于粉碎等。

(六) 火单法 先将多量水煮沸,再将药材连同具孔盛器投入沸水中,烫至种皮由皱缩到膨胀、易于挤脱时,立即取出,浸漂于冷水中,捞起搓开种皮种仁,晒干,簸去或筛取种皮即成。

药物火单制后可便于去除药材中的非药用成分;破坏植物药材中共生酶的活性,保存有效成分;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七) 煨制 由于辅料及操作上的不同,煨法可分为面裹煨,纸煨, 麦麸煨

(1)面裹煨 将净药材用湿面包裹好后,投入已炒热的滑石粉中,适当翻

700

附 录

动至面皮表面呈焦黄色时取出,剥去面皮,放凉。

(2)纸裹煨 取湿润的净药材或切制品,用多层草纸包裹,置炉火旁或烘房内,烘煨至挥发油渗至纸上;或以水浸湿,置热火灰中煨至纸呈焦黑色或熟透时,取出,除去纸,放凉。

(3)麦麸煨 取麦麸或炙过的糖麸置锅内炒热,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埋人热麦麸或糖麸中,加热煨至所需程度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所需麦麸以能掩埋净药材或切制品为度。

(八) 焙法 取净药材置金属容器或锅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颜色加深,质地酥脆,取出放凉。便于粉碎和贮存。

(九) 烘法 借助烘房、烘箱等加热条件,达到除去中药材中多余水分或预定炮制目的的操作方法。

(十) 制霜法 取净药材碾成泥状,经加热后压榨除去油脂(去油成霜)或渗析风化、升华(析出结晶成霜)使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松散粉末。可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巴豆霜、西瓜霜。

(十一) 提净法 利用药物在不同温度下,其水中溶解度不同的性质,通过溶解、过滤、重结晶使药物析出结晶以除去杂质,可纯净药物。

(十二) 发芽法 选取成熟新鲜、粒大、饱满、无病害的麦、稻、粟或大豆,用清水浸泡适度,捞出,置于能排水的容器内,用湿物盖严,每日淋水二三次,以保持湿润,在18~25℃温度下,约经3天,即能生芽,待胚芽长至0.5cm左右,取出,干燥即得。植物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生产环境的空气应流通,有充足的氧气,温度适宜,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当避光,还要掌握好发芽的程度。如麦芽、稻芽等。

(十三) 发酵法 取净药材或粉末,保持一定温度(30℃~37℃)和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使表面密生霉衣发酵,可改变原有药性,产生新的疗效。如神曲、淡豆豉。经验认为发酵后气味芳香,无霉气,曲块表面布满黄衣,内部有斑点为好。如六神曲、半夏曲等。

(十四) 复制法 取净药材置一定容器内,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工艺程序,或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至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其方法和辅料的选择依药物而定,如半夏、天南星等。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