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贵州赤水旅游资源评价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e6703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d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略,聚焦“三区”(景区、园区、城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四城”(竹城、丹霞城、休闲旅游度假体验城、大数据健康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45亿元,同比增长16.6%;财政总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16.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3%,比2013年上升两个百分点。

3.赤水市旅游资源状况的初步比较分析

3.1 生物的多样性

赤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1℃(最高气温43.2℃,最低气温-1.2℃),年均降雨量1195.7毫米,年日照时数1145.2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无霜期340~350 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天。

具有亚热带生物生存和活动的条件,其森林植被地带类型属贵州高原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赤水河谷中山樟栎林、松杉林、毛竹林小区;植被类型分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四个群纲。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17%,境内初步查明物种有2500种,存有红豆杉、银杏、桫椤等珍稀植物和达氏鲟、中华鲟等珍稀鱼类,已划定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有竹林面积130万亩,其中楠竹51万亩、杂竹79万亩。

3.2 历史的悠久性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曾长期隶属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蜀,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始建仁怀治所(今复兴镇),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建置历史,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迁至留元坝(今赤水市中),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随遵义府划归贵州,民国3年(公元1914年)改设赤水县,1929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诞生,1949年12月赤水解放,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赤水历来是川盐入黔之古道、川黔边贸枢纽、经济文化重镇,也是贵州通往四川、重庆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谱写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

3.3 区位的优越性

赤水市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分别与四川省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赤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是黔川渝毗邻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贵州实施“北上”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陆路方面,高速公路贯穿黔川渝,距遵义225公里、贵阳377公里、重庆172公里、成都293公里、泸州40公里。遵义-赤水-泸州-成都的城际快铁将于2016年启动建设,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航空方面,周边分布有成都、重庆、贵阳三大国际机场和泸州、遵义等支线机场。航运方面,“黄金水道”赤水河绕城而过,在下游60公里处汇入长江,距泸州市集装箱港口40公里,通航能力达800吨;赤水港是贵州最大的通江港口,客货船可达重庆至上海的各大港口和码头。

3.4 民族的多样性

全市幅员面积1801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100个行政村,22个社区,总人口30万人,居住有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6个民族。民族种类繁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以苗族风情为主,民俗多样。

4. 旅游资源评价

4.1 赤水大瀑布景区、燕子岩景区和丙安古镇的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由于资源分类方法众多,我们对赤水大瀑布景区、燕子岩景区和丙安古镇的旅游资源分类采用以下中华人民共国国家标准 (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表。

表1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亚类 AA 综合基本类型 AAA 山丘型旅游地 AAB 谷地型旅游地 AAC 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AAD 自然旅游滩地型旅游地 AAE 奇异自然现象 AAF 自然标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带 地 AB 沉积A 地与构造 文景观 AC 地质ABA 断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节理景观 ABD 地层剖面 ABE 钙华与泉华 ABF 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 ABG 生物化石点 ACA 凸峰 ACB 独峰 ACC 峰丛 ACD 石(土)林 ACE 奇特与象形山地貌过程石 ACF 岩壁与岩缝 ACG 峡谷段落 ACH 沟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形迹 AD 自然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与岩穴 ACM 沙丘地 ACN 岸滩 ADA 重力堆积体 ADB 泥石流堆积 ADC 地震遗迹 ADD 陷落地 ADE 变动遗迹 火山与熔岩 ADF 冰川堆积体 ADG 冰川侵蚀遗迹 AE 岛礁 AEA 岛区 AEB 岩礁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 河段 BAA 观光游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 BB 天然湖泊与池BBA 观光游憩湖区 BBB 沼泽与湿地 BBC 潭池 沼 B 水BC 瀑布 BCA 悬瀑 BCB 跌水 域风BD 泉 光 BE 河口BEA 观光游憩海域 BEB 涌潮现象 BEC 击浪现象 与海面 BF 冰雪BFA 冰川观光地 BFB 长年积雪地 地 CA 树木 CAA 林地 CAB 丛树 CAC 独树 CB 草原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 与草地 C 生CC 花卉物景地 观 CD 野生CD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 鸟类栖息地 CDE 蝶动物栖息类栖息地 地 D 天DA 光现DAA 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 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象与 象 CCA 草场花卉地 CCB 林间花卉地 BDA 冷泉 BDB 地热与温泉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