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化学(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4年高考化学(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e8ffaf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1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G1 化学反应速率

7.[2014·重庆卷]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

Y(g),温度T1、T2下X的

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a-b--

B.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

t1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7.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T1<T2,ΔH<0,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X)变化越大,放出

实用文档

1

热量越多,故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W点放出的热量,A项错误;T2温度下,在0~t1时间内,v(Y)a-b1--

=v(X)= mol·L1·min1,B项错误;因T1>T2,vM正=vM逆>vW逆,又因vN逆<vW逆,所以vN逆

22t1

,C正确;由于反应前后均只有一种物质,因此M点时再增加一定量的X,则相当于增大压强,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升高,D项错误。

3. [2014·天津卷] 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3.D [解析] 当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能自发,说明ΔS>0,A项正确;NH4F溶液中F水解生成HF,HF能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应4HF+SiO2===SiF4↑+2H2O,故NH4F溶液不能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B项正确;可燃冰需在低温高压下形成,所以可燃冰可存在于海底,C项正确;常温下,浓硫酸使铁发生钝化,D项错误。

9.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

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实用文档 2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 D.v(H2O2)=v(H2O)=v(O2)

9.A [解析] H2O2的分解反应主要由慢反应决定,且I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项正确;合并题中两反应,可知I为催化剂,而IO为中间产物,B项错误;1 mol H2O2分解时反应热为-98 kJ·mol1,并不是活化能,C项错误;根据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确定v(H2O2)= v(H2O)= 2v(O2),D项错误。

10. [2014·天津卷]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1

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式流程图如下:

(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制氢气的原理如下:

实用文档 3

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4 kJ·mol1 ②CO(g)+H2O(g)ΔH=-41.2 kJ·mol1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的产量。若1 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 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3)图(a)表示500 ℃、60.0 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_____。

(4)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图(b)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CO2(g)+H2(g)

实用文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