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普知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物理科普知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e9858058f5f61fb736664f

(3)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譬如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火箭的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制得的。 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汽化吸热,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液化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 云、雪、雨、雾、露、霜

说明:它们基本上都是空气中水蒸汽形成的,形成的位置为: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

云:高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 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雾: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或灰尘上就形成了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露。 霜: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霜。

物质科学2

5.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相关防治措施

①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②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很不平衡:夏季丰富,冬季短缺,南多北少。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剧增的同时,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引起的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使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3)水污染的相关防治措施:①工业上,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②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③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4)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等。 2.大气压强

(1)大气会从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如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吸管吸饮料、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落等。 (3)大气压的变化

①离地面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因此大气压强也就越小。 ②一般情况下,晴朗天气的气压较阴雨天气的气压高。

(4)大气压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毫米汞柱等。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x105帕= 760毫米汞柱。 (6)大气压的测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包括水银气压计与无液气压计。

7.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污染物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排放、土地沙漠化等。 (3)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4)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减少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及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量。

②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1.物体的运动

(1)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① 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③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做参照物。 2.速度与平均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

②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不随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路程的改变而改变,且速度是一个定值,公式为V=S/t,式中S是指在,t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③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 (3)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 ①时间的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除了用钟表外,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间隔。 ②长度的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mm)、纳米(nm)等。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I km=1000 m=103 m,

l dm=0.lm,l cm=0.01 m,1 mm=0.001 m,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通常根据被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数。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可选用游标卡尺等。 3.力

(1)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做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2)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力的三要素:习惯上,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①重力是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大小:G=mg, 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其值为9.8牛/千克。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牛/千克。 (6)摩擦力

①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③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有利摩擦:使接触面变得粗糙,在接触面上添加增大摩擦力的材料,增大接触面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7)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得越长,它的弹力就越大。弹簧测力计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4.力的测量及图示

(1)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①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点: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选择量程,判断最小刻度值。另外,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②线段上箭头的方向必须跟力的方向一致。

③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的力的大小。

物质科学 物理3

5.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6.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均无关。 7.压强

(1)压力: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强

①概念:压强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③公式:F=P/S

(3)运用公式计算压强时的注意点

①压强的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②受力面积不是指物体的表面积,而是指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的那部分面积。 ③此公式适用于固、液、气体的压强的计算。 (4)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强: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减小受力面积。

②减小压强:一是减小压力,二是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的压强

①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不仅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而且液体内部对容器内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特点: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称作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3)计算浮力常用的方法 ①阿基米德原理

②称量法:F浮=G物一F,其中F为物体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③压力差法:F浮=F1一F2。

④平衡条件法:F浮=G排,一般指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9.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l)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实例

①机翼模型: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飞机向上的升力。 ②地铁站台上设置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内的位置候车。这是由于飞驰而过的地铁列车的速度很大,造成了安全线以外的站台边缘处的压强小,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指向列车的压强差,人若站在安全线以外,就很容易被地铁列车卷走。

1.电路的组成 (2)通路、开路与短路 ①串联电路的特点

I=I1=I2,U=U1+U2,R=R1+R2。 ②并联电路的特点

I=I1+I2,U=U1=U2,1/ R=1/R1十1/R2。 2.电流

电流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科学上把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大小用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多少来衡量,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注意点①正确选择量程。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如果指针偏转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 ②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③使电流从电流表的“十”接线柱流进,从“一”接线柱流出。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 3.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伏。欧洲的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110伏。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