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七中2011届高三专题复 - 化学反应原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隆昌七中2011届高三专题复 - 化学反应原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ebef37eefdc8d376ee32d5

隆昌七中2011届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

1、将17g10%的氨水(密度为0.96g/mL)和50mL2mol/L的NaOH溶液与100mL1mol/L的H2SO4溶液混合。

(1)用电子式表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 。

(2)书写所给氨水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表达式 。 (3)常温下,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试解释其原因 。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

++

(5)c(NH4)+c(NH3·H2O) c(Na)(填“>”、“<”、“=”) 2、在一容积为2L且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适量碳粉和0.2molH2O。在800℃条件下,经20s后达到如下化学平衡:C(s) +H2O(g)

CO(g) + H2(g);H= -Q kJ·mol-1(Q>0)。

已知达到平衡(I)时,CO为0.12mol。试回答:

(1)其他条件不变,若加入少量碳,则平衡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用υ(H2O)表示该反应前20s内的平均速率,则υ(H2O)= ________________ ; (3)若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加入少量Na2O固体,并在此温度下再次达到新的平衡(II),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向上述平衡(I)的混合物中再充入a mol H2( a < 0.12 ),在相同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III),此时,CO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

CH3OH(g)。根据题意完:

(1)由图像可推出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放热”)反应。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1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

C(g)

(1)若开始时放入1 mol A和1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 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2)若开始时放入3 mol A和3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 A、2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 mol和3a mol,则x=_______mol,y=_______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 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 mol 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

是 _________。

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 mol A和1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 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_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 a<b (乙) a>b (丙) a=b (丁) 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H<0

物质的量(mol)

0.20

⑴降低温度,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

______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⑵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

0

2

0.10

5 10 15 20 25 30

时间(min)

⑷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6、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pH 10 20 30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8.8 -

8.3 8.4 8.5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 (填“大于”或“小于”)NaHCO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

⑴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 (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 。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⑵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 (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⑶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丙断言 (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 。

7、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旗,D、F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Y,A、B、C、E、F五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常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阴离子B2-2的电子式(用B对应元素的元素符合来表示) 。

(2)常温下,X、Y的水溶液pH均为4,设X、Y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分别为a、b,则a与b之比为 。

(3)A、B、D、E四种元素组成的某无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写出少量该化合物溶液与足量的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将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由A、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稀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

(5)A单质与C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化合为乙,室温下,向pH=a的乙的水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b的X的水溶液,且a+b=14,充分作用后,溶液pH 7(填“>”“<”或“=”)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6)如下图所示,温度不变时某容器分隔I、II两部分,I容积固定不变,II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I中充入2molFD2和1molD2,在II中充入2molFD3(g)和1molC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FD2(g)+D2(g)

根据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1)若固定活塞位置在右侧的3处不动,达到平衡时,设I中压强为PI,II中压强为

PII,则PI与PII的关系是PI_________PII(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FD3(g)。w.w.^w.k.s.5*u.c.#o@m

(2)若要使II中与I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_____处.(选“2”、“3”或“4”)

(3)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到平衡后,I中FD3(g)为x mol,II中FD3(g)为y mol,则x和y的关系是y________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请回答钢铁冶炼、腐蚀、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为铁锈(Fe2O3·x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生产中可用盐酸来除铁锈。现将一生锈的铁片放入盐酸中,当铁锈被除尽后,溶

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哪个装置可防止铁棒被腐蚀_____________ 。

(4)在实际生产中,可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装置示意图如下:w.w.^w.k.s请回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