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古代小说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5f69006b52acfc789ebc932

绪论

一.中国古代小说史可分为准备期(远古先秦两汉)、成熟期(魏唐)、繁荣期(明)、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中叶)、演进期(清末)。

二.中国古代小说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三.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大类,又可归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第一章 志怪传奇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志怪传奇小说:古小说的一种,以记载神鬼怪异故事以及人的异行幻梦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二、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和形成(先秦两汉)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演变期(唐)萧条期(宋元)复兴兴盛和终结(明清)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A社会动乱人民幻想的寄托。B宗教迷信盛行C谈风盛行。 二、《搜神记》干宝(神仙鬼怪法术)、《博物志》张华(山川地理异物神话)、《拾遗记》王嘉(历史遗闻佚事仙山灵物,想象丰富语言雅畅)--作者、作品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A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统治 阶级的凶残荒淫,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代表.B歌颂纯真美好爱情,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C对和平幸福的渴求.《桃花源》

四、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小说史上的意义:艺术成就(A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情节曲折多变,表现手法富于现实性B赋予描述对象人性和音容笑貌C初步注意了场面人物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以衬托人物性格.)意义(具有更多的小说因素,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唐传奇,为白话小说,戏剧提供丰富的神怪故事素材.为后代小说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第三节 唐代传奇

一、唐传奇兴盛的原因:A政治经济发展作家视野开阔,人们敢于大胆反映现实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B宗教思潮影响.思想渗透因果,佛教故事为传奇提供了部分素材.C文学自身发展,志怪小说史传文学影响,唐更种文学普遍繁荣.,古文运动与诗歌发展.D科举制度也起了推动作用.

二、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代表作:A初唐到盛唐过渡期,王度的《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B中唐是黄金时代, 《枕中记》《南柯太守记》,《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C晚唐演变和衰微期, 《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

三、《霍小玉传》妓女与士子的恋爱悲剧结局, 霍小玉美丽痴情而又坚韧 刚烈的悲剧形象.《李娃传》思想性格复杂,纯洁而又痛苦的灵魂.《莺莺传》崔莺莺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简介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抨击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四、《南柯太守记》把封建朝廷比作蚁窟,讽刺之情鲜明.《枕中记》卢生梦境中的一生的遭遇无非是劝诫世人不要热衷于功名富贵.简介

五、《虬髯客传》红拂李靖虬髯客称为风尘三侠《红线传》身为女奴的豪侠红线《聂隐娘》--礼赞除暴安良的豪侠.简介

第四节 宋元明传奇小说:两类,一类写帝王后妃,揭露统治者荒淫腐朽,一类写男女恋情和妓女生活. 一.《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简介:内容多数是关于婚姻 ,鬼神怪异的故事.优秀篇章反映封建婚姻制度,现实黑暗和人民进步要求的善良的愿望

二.明中叶至清初传奇小说主要反映了哪些社会生活:A有关婚姻作品抨击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妇女追求平等,体现新的婚姻道德观.B敢于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集团,揭露社会腐朽黑暗.C反映商品经济的以展对人们意识的影响.D塑造了自由解放色彩的狂士形象,表明知识分子的苦闷,追求 和生活态度.

三.明中叶至清初传奇小说承前启后的意义:A取材现实反映时代精神方面有了巨大的超越.B以下层人民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及涉笔国事政治的胆识C对《聊斋》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第五节 《聊斋志异》

一.作者生平,版本.蒲松龄,一生坎坷,有特殊的生活境遇.

二.歌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方面有哪几篇代表作:《連城》《婴宁》《小翠》 三.揭露科举制度弊端方面的哪几篇代表作:《叶生》《阿宝》《王子安》 四.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有哪几篇代表作:《席方平》《梦狼》《促织》

五.《聊斋》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A塑造了性格鲜明色彩特异的人物,充分个性化.B兼顾性格的丰富性C善于运用对照,烘托的手法.D提炼 和组织生活的细节刻画人物.

六.《聊斋》在故事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结构特点—A曲折多变的情节展开矛盾深化主题.B具有神奇虚幻的特点,充满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C富有很强的戏剧性.

七.《谐锋》多写神鬼精怪借题发挥鞭挞嘲讽了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现象.讽刺是主要艺术特点.《萤窗异草》情节曲折语言畅百褶裙善于写景状物注意人物刻画人物内心.《夜雨秋灯录》仿作中最好,较好是一些妇女婚姻题材的作品,贪官土豪也有所揭露,善于刻画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情节曲折婉转结构绵密想象奇特丰富文字清丽畅达.简介聊斋的仿作. 第六节 《阅微草堂笔记》 一.作者纪昀

二.它与《聊斋志异》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A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温和有所保留.B抨击宋明理学揭露道家迂腐.C描摹世态揭露丑恶.D议论精当,鞭辟入里,更显出它杂记散文的优势. 第二章 白话短篇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话本兴盛的原因:社会政治发展变化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说话艺术兴盛.B文学自身发展. 二.“说话”可分为小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四家 第二节 宋元话本小说

一、话本的体制:题目,入话,正话,篇尾

二、宋元话本散见明代哪些本集中:《清平山堂话》,《京本通俗小说》,《熊龙锋四种小说》,冯“三言”中

三、《碾玉观音》赞秀秀争取自主婚姻的顽强斗争精神,揭示下层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伦理道德的反抗.《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快嘴李翠连》的思想内容:执着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

四、《错斩崔宁》《简贴和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思想内容:抨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 五、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A塑造了栩栩如生时代 气息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秀秀、小夫人,李翠莲B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人物的言行等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错斩崔宁》C善于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D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情节安排讲究巧合。E白话语言叙事状物,人物语言个性化,运用概括性强的俗语谚语。

六、宋元话本在小说史上的历史意义:A第一次全面突破用语,用白话写作。B题材更新,取材市民生活情感。C对长篇白话小说,戏曲影响 ,白话长篇受益于人物细节情节语言。发展为拟话本。提供戏曲题材。

第三节 “三言”和“二拍”

一、“三言”,“二拍”简介:三言二拍是明中叶冯梦龙和凌蒙初拟话本小说集.模拟小说话本创作,供文人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话本.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多数是作者润色的宋元明话本明代文人拟话本作者自己创作的少。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所有作品都是作者自己创作的。冯认的进步文学观:小说可以不拘泥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应该有较多的艺术概括和虚构的自由,但都要符合生活的情理。

二、思想特色:A商人生活的生动画卷。代表作为《施润泽滩阙遇友》《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等B惊世骇俗的市民爱情观。代表作有《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寻夫》《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C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三、 艺术特色:“三言”、“二拍”在人物塑造方面较宋元话本有哪些发展:

篇幅加长,主题更集中鲜明,结构更严谨情节更曲折,尤其是人物塑造上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明代社会中的各类人物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A把人物置身天真实的环境遭遇刻画性格特征。B透过言行揭示人物性格,具有生动性和可感性。C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D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反复渲染。E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内心。 第四节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

一、李渔生平及白话小说集《无声戏》与《十二楼》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A描写爱情的悲欢离合遭遇矛盾表现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如谭楚玉戏里传情、合影楼B暴露统治者荒淫揭露官场黑暗吏治腐败社会风气恶浊,如鹤归楼萃雅楼老星家戏改八字C描绘市民生活图景,如乞丐行好事、妻妾败纲常。

二、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戏剧化的小说艺术特色A注重故事的新鲜奇特,B借鉴戏曲结构,结构单纯主线明确前后照应。C语言浅显通俗生动风趣D具有喜剧性特色。 缺点:为情节而情节,有的显轻佻,有的庸俗。 第五节 明清其它白话短篇小说

一、《鼓掌绝尘》风花雪月四集,风雪集写才子佳人爱情故事,花月集写官场、人情《石点头》写市民生活妇女遭遇科举弊端《西湖二集》内容较广,官场科场揭露尤为深刻。《幻影》别名三刻拍案惊奇,写伦理官科场佛门市井等社会风情画卷――简介

二、《清夜钟》反映明清更替之际动乱的社会现实,写农民军的胜利明王朝的腐败《醉醒石》取材现实写官吏的贪腐僧人术士的虚伪科举的弊端《豆棚闲话》类似十日谈,将十二故事贯穿,写明末吏治世风人情投清土大夫《五色石》暴露官场科场,主张男女爱情婚姻以貌取人的进步思想,情节曲折语言丰富是明清拟话本的上乘之作――简介 第三章 历史演义小说 第一节 概述

一.“讲史”话本的特点:A取材历史以朝代为主体B讲述历代兴亡之事C正史书面语言D篇幅较长分节叙述。

二.《新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是现存的“讲史”话本

三.古代小说理论家对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意见:A正史派主张忠实于历史只是把历史通俗化。B创作派反对照搬历史,允许艺术虚构。

第二节 《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 之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影响了戏曲、说唱、生活及全世界。 一.作者与版本元末罗贯中

二.成书过程:三国故事 广为流传宋代有说书,金元有三国戏,有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罗以三国志平话为框架,吸收民间传说中的生动的故事情节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价值:它是乱世英雄的颂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客观上反映人民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的美好 愿望。其卓越的史识,认真的反思深刻的哲理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 四.《三国演义》是震撼人心的道德悲剧:强大的艺术魅力之一。在事业与道德发生矛盾时展开道德悲剧的描写,在展现人物品质缺陷中表现人物的道德悲剧。 五.《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成就与不足:

A浓墨重彩用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B善于用传奇性的细节 和情节塑造人物。C对比、烘托的手法塑造D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

缺点:人物性格单一而缺少变化,只有人物的横断面没有性格的民展史,,性格形成缺少依据。写下层人民老百姓日常生活苍白无力。人物语言个性化不够,缺少生活气息。

六.《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成就:A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B全景性的战争描写C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