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吉林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15817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a

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交通运输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以“三个服务”为重点,统筹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统筹交通建设、运输和养护管理的协调发展,统筹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交通事业与人的素质提高的协调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十一五”我省交通运输取得的成就

1、公路水路运输实现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十一五”期,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1.3亿人、周转量923.8亿人公里、货运量14.4亿吨、周转量2073.2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五”增长10.8亿人、492.9亿人公里、1.6亿吨、1609.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20.7 %、23.8%、3.8%、47.2%。水路完成客运量739万人次、周转量11242万人公里、货运量785万吨、周转量49795万吨公里,分别比“十五”增长62.1%、149.6%、110.5%、

1

246.2%。“十一五”期间运输增加值实现16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是“十五”的1.83倍。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仍然保持了较强竞争力,2010年公路旅客货运输量占五种运输方式的比重分别达到90.4%和72.9%。依托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邻省区及各县市的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和以县(市、区)为中心,服务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新改建二级以上客运站41个,农村客运站304个;完成了第二松花江160公里航道整治和鸭绿江部分航道维护任务,改造渡口码头60道,渡船86艘。新增长春至海参崴客运、南坪至茂山货运等两条国际线路,全省客运班线达到了6070条,其中:跨省358条、跨市(州)774条、跨县1090条,农村客运班线3848条,乡镇、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均达到了100%,自然村通班车率达到78%。

2、交通建设投资大幅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十一五”期,是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投入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全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65亿元,是“十五”期投资的2.1倍,翻了一番还多,年均增速14.8%。其中:公路建设投资951亿元,是“十五”的2.15倍;高速公路建设投资531亿元,是“十五”的11.7倍;水运建设投资1.23亿元,是“十五”的3.7倍;客运场站建设投资9.2亿元,是“十五”的2.2倍;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仅带动了行业发展,而且还拉动全省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测算,“十一五”期交通建设投资累计拉动GDP增幅达0.97个百分点,创造就业机会193万个。

3、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建设取得突破,交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底,全省公路网总里程已达90437公里,比“十五”末增加了8156

2

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48.3公里/百平方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28万公里,比“十五”末增加3385公里。全省路面铺装里程达6.2万公里,占总里程的68.8%,比“十五”末增加2.56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50公里,比“十五”末新增1308公里,是“十五”末的3.4倍。以长春为中心,放射连接省内其他市州、重要经济区,便捷通达周边国家和省份的高速公路网络主骨架初步形成,大大增强了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1455公里,国、省道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分别达到85.5%和67%;长春1小时经济圈内的6个县(市、区)与长春全部实现一级以上公路连接。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率显著提高,新改建农村水泥(沥青)路4.4万公里,比“十五”增加6973公里。全省乡镇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100%;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95.4%,比“十五”末提高了29.8个百分点。

专栏:“十一五”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江密峰至延吉、图们至珲春、长春至松原、松原至白城(省界)、通化至下排(省界)、肇源(省界)至松原、松原至双辽(省界)、伊通至辽源、营城子至抚民等高速公路,在建吉林至草市(省界)、通化至新开岭(省界)、松原西绕城、抚民至松江河、汪清至延吉等高速公路。 4、公路养护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路况质量稳步提高。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养护管理年活动,完善了养护管理的目标体系、考核机制和保障系统,强化公路养护管理各项措施,养护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完成养护投资83.3亿元,是“十五”的1.7倍,实施养护工程5963公里。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保持在92以上,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8.2%,

3

按可比口径分别比“十五”末提高1个分值和3.2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若干规定》,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实施农村公路养护“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加大治超工作力度,依托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新调整48个普通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监测站点,完善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开展了大规模的治超专项行动,共查处违法违规车辆1.8万余台次,卸载货物3.8万吨,经检测的车辆超限率由五年前的60%下降到目前的1.02%。

5、改革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和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完成了部分征费人员划转税务部门、运管系统人员内部转岗、二级公路债务锁定和部分人员安置工作。按照“大部制”改革部署和省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组建了省交通运输厅,顺利完成城市公交、出租车管理职能移交和平稳过渡。在全国率先实行客运班线经营权有期限使用,完善了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高速公路管理实施养护、收费、通信、运营等综合行政管理改革,完善三级路政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能。完成东北高速股份公司分立工作,吉林高速成功上市。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落实建设新理念,加快建设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安全路、廉洁路;改革筹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满足了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推进科技创新步伐,五年完成科技成果112项,其中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客运联网售票和GPS监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