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文化教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渗透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文化教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2e26d8b307e87101f696a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渗透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文化教学

作者:闫文静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05期

【摘要】定义跨文化非语言教学,并对其内容加以分析,由此得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这方面略有不足,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合理安排非语言文化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93-01 强调语言本身为主是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而文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源于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系统的知识有所忽略。在实际教学中,若有意识的将其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定会对学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一、概念——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多种多样。其中Baker 将其界定为“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里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而Porter 将其定义为“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认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从这两种定义中,可以看出非常重视意义的产生。它所涵盖的范围广而大,即手势、面部表情、服装、行走姿势、体距、目光交流、语言行为中的停顿、沉默以及说话的音高和音色等等。比如,眨眼,其本身无任何意义,但如果将眨眼用于向某人打招呼或者向某人暗示某事,这就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 二、内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

渗透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教学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需先从教师的跨文化素养入手。众所周知,从小熏陶于中国文化下的中国英语教师要立足于本国文化,在充分理解并掌握非语言行为模式的概念后,对于教授学生并帮助他们了解非语言行为文化内涵才更有把握。另外,作为英语教师本身,一名异域文化带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使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不断涌现。

(二)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在非语言交际的敏感性进行培养。比如在讲解英语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差异和冲突时,有的与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相似性,有的则具有其民族特色。例如,一对同性女青年在公共场合手拉手或者挎着对方胳膊,一对男青年互相搂着肩膀。这一举动,在中国和英语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在中国人眼里,认为双方是好朋友,或者是好闺蜜,很正常。而英语国家的人会公认为他们是同性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