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5f091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3

第三,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经济在20实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这次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密不可分的。

在提出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1953年,新中国即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制定了一五计划,在“一五”期间中国着重建设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的。早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实际步骤力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土地改革后,一方面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了,农民的生活也有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仍然比较大,而且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决定,不待农村发生剧烈的贫富两极分化,就采取积极领导的方针,教育、推动和帮助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提出:“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3年国家

第5页 共9页

对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大力发展供销合作,大力发展信用合作。为全面推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提出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地改革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度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在党的上述方针指引下,农村的互助合作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3、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在党的方针的指引下农村的互助合作积极。稳步的向前推进。到1954年底,互助组从1951年底的400多万个发展到1000多万个,参加互助组的农户从1951年底的2100万户增加到1954年底的7000万户,占全国农户的60.3%。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加入合作社农户占全国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达87.8%。

对农业的改造,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总体上还是成功的。农业合作化期间,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4、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

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

第6页 共9页

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到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化的人员已占总数的91.7%,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开始积极推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1953年2月,毛泽东提出:对民族资产阶级,可以采取书赎买的办法。

1953年春,李维汉率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调查组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调查后,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业中公私关系问题》的报告。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同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扩大会议,讨论这个报告,确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业的方针。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公方代表处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1956年1月,北京市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2%都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

2、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性的工作安排。

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邓小平:“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

第7页 共9页

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工人阶级执行了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和大多数人在接受改造方面也起到了有益的配合作用。”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年,中共中央原定18年的时间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确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但社会主义改造也有诸如急于求成、工作过粗等局限性。

1981年6月找个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存在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确实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002年中共十六大再次肯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的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007年中共十七大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前提和制度基础。”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为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

学习思考: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8页 共9页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阅读文献: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

3.刘小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政治报告》(节选)(1956年9月15日)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