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郎翠艳的论文电子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政治学理论郎翠艳的论文电子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6c0d1cc281e53a5802ff3a

通常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输给后代,引导他们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家庭亲友的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民主氛围、政治倾向、价值取向等都会对青年学生早期的政治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地,父母会将自己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念积极地传输于自己的子女,以期子女获取父母既已验证的政治经验,完成对子女政治社会化中家庭的作用。

2、大众传播媒介——影响思想认识的重要领域。

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只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使政治事件引人注目”①,通过新闻报道、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从而引导社会政治心理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各种各样的宣传报道中,除提供各种政治信息外,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感情。随着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工具的政治影响益发明显,但是由于对大众传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一些不健康、消极反动的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起了一定的反作用。

因此,应该足够重视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的载体作用,为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同外界保持联系与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网络信息言论自由,一些低级、迷信、淫秽、庸俗甚至是反动的信息或言论乘虚通过网络传播,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加强网络信息监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把互联网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教育的科学性和便利性。

3、同辈群体——影响思想动态的小气候。

大学生活是同辈人的群体生活,确切地说是指一群由年龄、生活经历、学识水平、内心体验、情趣爱好、社会地位等大致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生活。大学生在这一同辈群体生活中,容易在思想上相互交流,情绪上相互感染,行为上相互模仿。因此,这种同辈群体生活对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影响较大。大学生群体组织可以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大学生正式团体主要指按照一定规章程序成立的大学生组织或团体,例如学生联合会、共青团组织等。大学生非正式团体则指那些根据兴趣、爱好等的一致而自发形成的伙伴性组织,如大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兴趣协会等。应该说,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大学生团体,它们绝大多数是积极健康的,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具有特定的地位和功能。

阿尔蒙德和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

第111页

27

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不健康或落后的、甚至带有反社会倾向的思想和小团体会乘虚而入,误导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亚文化建设不可忽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定意义上,大学生能否顺应社会政治文化,培育健康的政治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认同,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他们所处的亚文化系统,这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从政府效能角度考虑

1、提高自身政绩效能,塑造具有强大说服力的认同客体。

现代社会,政府政绩效能成为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标准,政治体系合法性是政治认同建立的基础。政治体系如何赢得社会公众普遍意义上的支持与认可,塑造有说服力的认同客体是政治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的动力因子。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团结安定,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这些成为社会成员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社会条件。大学生政治热情受到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鼓舞,高度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执政能力。但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不正之风用也同时消解着他们的信心。只有逐步提高政绩效能,逐步改善政府形象 ,大力纠正不良作风,全力塑造具有强大说服力的政治体系结构,优化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才能得以不断提升。

2、积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凝聚人心,增强大学生政治信心。

意识形态是特定阶级的社会意识总体,是一个社会上层建筑的观念形式,是代表一个

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是新时期意识形态的核心。对此,广大青年大学生有着比较全面的认知和较为深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既有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社会转型时期,长期积累的深层问题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由于大学生政治敏感度较强,并且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色彩,他们的政治理解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作用,出现某种程度的偏颇与失衡。主流意识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大力倡导主流意识,能够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激发大学生的政治信心和政治热情,摒弃消极意识的影响,恢复并加强对政治体系的信任与肯定。

主流意识的认同教育应以大学生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理论与实践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张华青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8

2006年版

的有机结合,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大学生个体的能动性与自主性,使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有序,促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 3、积极拓展政治参与,提高政治认同度

亨廷顿以“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个公式阐释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指出一个政府是否强大,是否稳定,需要凭借它能否在完善政治制度化的速度与广大公众的参与水平二者之间求得最佳状态。奥罗姆也提出:“广义上理解的政治参与可以被视为是让人们以各种途径努力影响政治过程。”①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知识层次和理论层次较高的团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成为影响其公民意识、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最重要因素。他们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环境,对民主政治关注度和参与度将深刻影响着政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在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的适度理性参与,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有关部门应该足够重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达渠道,最大限度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在一定意义上,青年大学生对社会的信心和认同决定着他们参与社会的方向与深度。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和认同度,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的理性评价,最大限度消除其负面认识和思想。部分高校正在探索并拓展大学生获得信息、交流感情的多种渠道,合理拓宽学生政治参与广度,利用团代会、学代会以及各种专题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努力提高大学生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引导大学生合理参与。当下大多数院校倾向利用大学生热衷的网络方式,开设各类校园电子信箱,充分利用网站论坛等便利条件,积极为学生和校方之间的沟通交流铺设通道。另外学生教育管理者应尽可能多地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其思想动向,可采取基层访谈或问卷调研形式,笔者通过实践了解到,绝大部分多数学生都认可这种无拘无束的沟通。

在政治参与机制日趋完善的良好背景下,注重发掘社会文化资源,营造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生动活跃的参与氛围和环境,注意提升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着力提高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消除大学生政治盲从,改变其远离政治的冷漠心理和不参与不认同的现象。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9

1989年版,第280页

结 语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认知上的归属感,是把社会成员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它对于政治体系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今天所处的现代化体现为一个社会文化整体的变化的发展过程,触及到了整个社会的深层结构,而在这一重大社会变迁过程中,政府需要维护和强化相应的政治认同以为其稳定有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在这个意义上,首先应该对我国目前各群体的政治认同状况有一个可靠、有效、全面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最有生气、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活力的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同龄人中最高的知识水平。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其特殊的身份决定着他们的政治认同关系着自身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更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党政的信心和信任度,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大学生从早期政治化到成人政治价值观确立的中介,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青年大学生在早期教育中形成的政治感知与政治视野的必要环节。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政治人格,提高参与政治生活能力,成为政治上合格公民的基本途径。

本文以2008年9月至11月笔者在日照大学城三所代表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展开的调查为依据,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况做一个初步分析与探讨,期望能为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特别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提供部分直观数据参考,并以此探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的方式方法。由于本次调查只是集中在本地几所高校中,样本的大小和代表性难免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更有意义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