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岳阳楼记 范仲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e7eb5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35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倒装句,状语后置,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多会于此(倒装句,状语后置,即“多于此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倒装句,定语后置,即“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微斯人,吾谁与归(倒装句,宾语前置,即“吾与谁归”)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滕子京”)

或异(于)二者之为(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学生听读,走进文本

1.播放洞庭湖湖景画面,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一遍课文,教师稍做朗读指导。

明确: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注意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

步骤二:译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翻译课文,并圈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疑、释疑。

3.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知识。

4.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分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写洞庭湖全景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全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的核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岳阳楼记》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疏通了文句,初步理解了文章内容。但我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岳阳楼记》创作于庆历六年,即公元1046年,如今900多年过去了,它仍然在密密匝匝的文学丛林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而且我们坚信,即使再过千百年,这篇文章仍然会闪耀着它的思想光芒。那么它永葆青春的奥秘何在呢?下节课我们来探寻课文在立意、构思、章法、意境、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奥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以下词语:“百废具兴”“衔远山”“朝晖夕阴”“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忧谗畏讥”。

2.让另一名学生解释以上听写的词语。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精读课文,层层紧扣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并解决下列问题。 1.分析第1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简述重修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概括重修盛况: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点明作记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第1段为什么要从滕子京写起?

明确:因为作者是应滕子京之请而作记,所以有必要先叙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这件事,且他在岳州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十分难得。因此作者在首段着力表彰滕子京,同时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对当政者的不满。

2.分析第2段。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景色?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

明确:描写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雄伟远景。先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再从时间上表现景物的千变万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作者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和感慨,从而自然引出下文的“景”之异和“情”之异。

(3)如果把“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没有气势磅礴的效果。

(4)如何理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

明确:运用对偶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进行铺垫。“通”“极”二字表现了洞庭湖景观的博大和恢宏的气势。

(5)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十分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进行描绘。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个“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读音宽舒洪亮,使文章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二字连用,更使静景有了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字旁,形容水势大、水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具表现力。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为“横”字显得境界更开阔更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句意也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