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岳阳楼记 范仲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6e7eb5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35

字,因为“晖”字更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3.分析第3段。

(1)第3段主要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明确:第3段主要描写洞庭湖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睹此景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淫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描写“迁客骚人”看到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2)找出第3段中两组对仗最为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

明确: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怒”“浊”三字表现了景象的悲怆,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出“阴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②“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这两句描写天气的昏暗阴沉。“隐”“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4.分析第4段。

(1)第4段主要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明确:第4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描写“迁客骚人”看到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2)找出第4段中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明确: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由上到下描写飞鸟游鱼,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互相映衬,富有趣味。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光跃金”表达了湖面的动态美,“静影沉璧”表现了湖面的静态美,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明确:悲: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分析第5段。

(1)这一段是全文第三部分,主要是议论的文字。作者发了什么议论?为什么在文章末段发这样的议论?

明确:作者借虚拟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与上文的“迁客骚人”相对照,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作者对迁客骚人的批评,也是对好友滕子京善意而含蓄的规劝。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义从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境界。作者在文章末尾用这样的精神自勉,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2)找出本段的对偶句,分析其含义。

明确: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作者借古仁人的悲喜观表明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这也是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这两组对偶句具体表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也蕴涵着作者对古仁人的钦敬和向

往之情。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他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

(3)这一段作者用了哪两个设问?引出了怎样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个设问以“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相比较,表明两者的迥然不同: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皆因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得失;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其民”,或“忧其君”。突出一个“忧”字。第二个设问,继续推进议论,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5)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最后一个感叹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收束全文,既表达自己坚定的志向,又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慰勉之情。

步骤二: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1)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①巴陵胜状图。既表现了作者海纳百川般的开阔胸怀,又暗含规劝朋友滕子京虽遭贬谪但仍要保持心胸开阔,矢志不移。②淫雨霏霏图。作者用这样的景物烘托了悲凉凄清的气氛,引出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③春和景明图。迁客骚人看到明媚的景色心旷神怡,乐而忘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文中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细读这两段写景的断落,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明确: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4)第3、4两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