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章节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解剖章节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76bf11a59eef8c75fbfb30a

架于腕骨沟上方而形成;在踝后区者,为小腿深筋膜于跟骨内侧面至内踝之间增厚而形成,通常在屈肌支持带的深部有供肌腱通过的纤维管和若干个纤维隔,以分隔肌腱,使每条肌腱独立活动。 6、 斜角肌间隙:由第一肋上面与前、中斜角肌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7、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8、 梨状肌上孔:位于臀大肌深面,在梨状肌上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内有臀上血管和神经通过。

9、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与坐骨大切迹所围成的孔,称坐骨大孔,由于梨状肌的通过,又被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大孔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是臀部与盆腔的通道。 10、 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叫脊肋角,又称肾区,其深面恰好为肾和肾的被膜。是临床肾囊封闭进针的部位。 11、 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腹股沟韧带下缘、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的内侧缘共同围成的底朝向上、尖朝向下的倒三角形,下角续收肌管。该三角的后壁自外向内依次为:骼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三角内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及淋巴结和脂肪等。

12、 三边孔:由肩胛下肌(或小圆肌)下缘、大圆肌上缘与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缘所围成的孔,称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腋窝借此孔可与肩胛下区相交通。 13、 腋窝:为位于胸外侧壁与臂上部之间的锥形腔隙,上肢的血管、神经等由此通过,腋窝有顶、底和四个壁。顶即上口,由锁骨中1/3段、肩胛骨的上缘和第一肋外缘围成,为一三角形间隙,向上与颈部相通;腋动、静脉和臂丛等即经此口与颈根部的锁骨下动脉、静脉和神经等相延续;底由腋筋膜、浅筋膜和皮肤封闭;前壁有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及锁胸筋膜;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内侧壁为上4位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外侧壁为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腋窝内除了有腋部血管和臂丛及其分支以外,还有大量的脂肪、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14、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cm。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即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股沟镰和腹横筋膜;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

带通过。

第四章 内脏学总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E2. D3. E4. B5. C6. E7. E8. A 五.名词解释

1、 上消化道:通常把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的这一段消化道称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2、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内脏器官主要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直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按其构造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在形态发生上,胸膜、腹膜和会阴与内脏器官关系十分密切,故也归属于内脏器官的范畴。 3、 实质性器官:实质性器官多属腺组织,无特定的空腔,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实质性器官表面的结缔组织被膜常伸入器官的实质内,将器官的实质分隔成若干个小叶。实质性器官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的出入处多形成一凹陷,称为器官的门。

第五章 消化系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2. C3. C4. D5. A6. C7. A8. D9. A10. D11. E12. A13. B 14. C15. D16. B17. B18. A19. D20. D21. D22. E23. B24. C25. D26. B27. C28. D

29. B30. D31. C32. E33. C34. E35. B36. D 四.填空题

1. 消化管、消化腺、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2. 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肝、胰、粘膜腺和粘膜下腺

3. 口腔前庭、第三磨牙

4. 腮腺导管乳头、舌下阜、舌下阜、舌下襞

5. 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腭帆的游离缘、舌根

6. 硬腭、软腭

7. 舌根、舌体、舌尖、界沟 8. 左上颌尖牙、右上颌第一磨牙 9. 颏舌肌、茎突舌肌、舌骨舌肌 10.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牙冠、牙颈、牙根、牙腔、动脉、静脉、神经

11. 轮廓乳头、菌状乳头、丝状乳头 12. 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下颌下腺、舌下腺大管、舌下腺小管

49

13. 鼻后孔、咽峡、喉口、鼻腔、口腔、喉腔

14. 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

15. 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 16. 第六颈椎、第十胸椎、食管裂孔、贲门

17. 食管起始部、约15cm、 左主支气管、胸骨角、第四胸椎下缘、约25 cm、膈肌食管裂孔、食管裂孔、约40 cm 18. 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

19. 胰头、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上曲、下曲、十二指肠空肠曲 20. 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胰管

21. 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胰头、胰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

22. 第1~2腰椎、十二指肠、脾、分泌胰液、产生胰岛素

23. 肝蒂、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 五.名词解释

1、 咽峡:由腭垂、腭帆后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由口腔通向咽部的狭窄通道,称咽峡。

2、 齿状线:又称肛皮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结,构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为内、外胚层的分界线,故齿状线上、下的血液供应、静脉回流、神经支配等均不相同。 3、 咽隐窝: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上,为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4、 Treitz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呈三角形。上端连于右膈脚下端则与十二指肠空肠曲附着,是临床手术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

5、 咽淋巴环:由咽后壁上部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几乎围成一环,是消化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6、 口腔前庭:位于上下唇、颊与上下牙弓、牙龈之间的狭窄间隙。呈“蹄铁” 形,是口腔的一部分。在上、下牙弓咬合时,口腔前庭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7、 McBurney点:即麦氏点,为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8、 肛白线:在齿状线下方1cm、肛门上方1~1.5cm处,在活体上可见皮肤上有浅蓝色的环行线,称肛白线。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9、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由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三部分构成,对牙有保护、

固定和支持作用。

10、 肛梳:肛管内面,为肛门内括约肌收缩而形成的略微凸起的环行带,是位于齿状线与肛白线之间的环形区域。该部位皮肤轻度角化,深部为静脉丛。

11、 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门静脉左右支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裹成一束,称为肝蒂。

12、 胆囊三角:又名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行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3、 肝外胆道:为肝外输送和暂存胆汁的管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后壁内与胰管汇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Vater壶腹),共同开口于十指肠大乳头。

14、 Vater 壶腹:又名肝胰壶腹。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内,为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膨大部分,借十二指肠大乳头上的乳头孔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

15、 Oddi 括约肌:为围绕在肝胰壶腹周围的发育不等的环形平滑肌,该肌称Oddi 括约肌,又名肝胰壶腹括约肌。借助其舒缩,控制胆汁的排放。

第六章 呼吸系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2. E3. B4. D5. A6. D7. D8. D9. D10. D11. A12. C

13. B14. D15. B16. C17. D18. E19. E20. A 四.填空题

1. 呼吸道、肺、气体交换、排泄和内分泌

2. 外鼻、鼻腔、鼻旁窦、鼻、咽、喉

3. 颅前窝、口腔、上颌窦、筛窦 4. 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中、下鼻道

5. 中鼻道、上鼻道、蝶筛隐窝 6. 鼻中隔、毛细血管网

7.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8. 环状软骨弓、环状软骨板 9. 环甲、环杓

10. 角隅(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环状软骨弓上缘、杓状软骨声带突、环甲正中韧带

11. 声韧带、声门裂

12. 前庭襞、声襞、喉中间腔、喉下腔(声门下腔)

13. 环甲膜、环甲正中韧带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