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779468f680203d8ce2f24a0

气。鲁迅是一名勇士和斗士,我打心眼里认同。不勇敢的人,不敢说真话、心里话的人,从来享受不到写作酣畅淋漓的快感。

世上的确有很多的美好和高尚,教育的一大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好和高尚。不过,你也不要忘记,在一个充满叛逆和怀疑的年龄里,你阻碍他发现丑陋、发现肮脏、发现缺陷,你就阻碍他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心灵的自由呼吸,阻碍了一份社会进步的、有希望的力量。该叛逆的时候不叛逆,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一个从来不叛逆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平庸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可怕的人。“可怕”或“平庸”,我们都不希望拥有。

你看学生的日记就能发现,其中大都表述自己的不满和生气,烦恼和困惑。他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看老师不顺眼,看父母不顺眼。他有那么多的“气话”,你却非逼他说“谁的恩情比海深”,他说得出来吗?要说也只能说些“假话、空话、套话”。一次,我受邀做评委,征文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筷子长的孩子,国家对他们不过是个抽象的概念,有多少话呢?能写“我和我的妈妈”,已经很不错了。我看得头晕眼花,心烦意乱,差点吐血而亡。“气”在哪里?不是为学生说了“气话”而“气”,而是为那千篇一律、空洞无力的“豪言壮语”而“气”。

怎样让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教你一个靠谱的“招”,让学生写你的缺点,作为一项特殊的、必需的作业来写。一方面,强化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考虑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措辞和语气。难点是,你要有勇气和胸怀,要有真正的平等意识。没有真正的平等,学生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作文也就只能看老师的脸色说话。

你要能从学生作文中,听到一片“你说我不好” “我说你有问题”的吵闹声。“吵闹”是真民主的前奏。“吵闹”的背后是无限的活力。集权制度下的安静,往往是无尽的死寂。

你的学生能够写“不好听的真话”了,恭喜你,你已经走向了“真民主”。不过,你还要注意,优等生是否霸占了话语权?中等生、后进生,是否成为优等

13

生话语强权下的倾听者?要消除优秀学生的霸权,让“底层的人”也说出逼在心头的话。那更“乱”了,却更真实了,更民主了,更“人文”与“人性”了。

说内心翻腾的话,哪怕不好听、不正确,这一步最难。难在会得罪同学,得罪老师,得罪家长。但这是作文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真正的写作文,从来都是一种勇敢。世上勇敢的人不多,因此,真正会写作文的人也不多。作文只有过了“真切”关,才能步人叶圣陶先生讲的“真诚”关。说话要“真诚”,那就要考虑自己说的话,是不是随意的、不经考证的,是不是不文明的、不尊重人的,是不是能够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观点,等等。没有过“真切”而直接跳人“真诚”,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步入“少年奸猾”。 由“假的”到“真的”,一些老师在跨越,一些学生在跨越。由“真的”到“真切”,跨越的老师、学生就少一些。由“真切”到“真诚”,那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不谈也罢。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五——比“多读”更重要的

(2012-03-05 19:44:56) 转载▼ 标签: 分类: 美文推荐

杂谈

鲁迅先生说,写文章的秘诀在于“多看和练习”。

张中行先生说,作文的秘诀就是“多读多写”,“这正如说不吃饭活不了一样,听来简直像废话,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

14

两位先生的话,语文老师们耳熟能详。然而,究竟读多少算“多读”?一个小孩子,一个月读多少字,就可以界定为“多读”了?是不是一有空就拿起书来,才叫“多读”?

曾听一位很有名望的专家说,学生读上1000万字,不会作文也难。其言若真,中国语文教学的“诺贝尔奖”,当颁发给此君。办公室的P老师,儿子书房里的书,已经过了200本,P老师自豪地说,这些书,咱儿子都读过了。以每本10万字计,也有2000万字,P老师纳闷的是,怎么就没觉得儿子作文如鱼得水,信手拈来?

我们那一代人,很多人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读了很多的金庸、古龙、梁羽生,至今一个武侠故事也编不出来。也有很多人泪流满面地读了很多琼瑶、席绢、岑凯伦,至今一个短篇的爱情故事也写不出来。

一位老师说,学校搞“大阅读”,挺扎实的,学生读了不少书,只是作文没多大变化。

另一位老师说,教了二十年语文,有一个现象引起我关注: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必定爱看课外书;那些爱看课外书的,却不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曾国藩的儿子,没读几天书,急着要做文章。老曾教育小曾,不要急吼吼,要多读、多背,读多了、背多了,文章自然会写了。

老曾教子,我同意。那时候,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言,完全不一样。大量地阅读、背诵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材料,日后才能作文。

白话文流行这么多年了,口头的话跟书面的话,有差别,却不大。现代人写作文,不用像曾国藩的儿子那样,一定要“读”很多的“文言”,才能战战兢兢拿起笔来。

15

生活里,到处是语言。你去山上,一木牌写着“一棵大树能做成无数根火柴,一根火柴能毁灭无数棵大树”,多妙的话!去上厕所,墙上贴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多有创意的话!电视、电脑、广播、网络、广告、包装袋、说明书、宣传纸,到处是语言,活泼泼的语言,充满生活味的语言。

一定要“多读”,才能写作,这道理越来越变得没道理了。我当然不是说,写作可以不读书。读书的重要性,谁也不会否认。我只是说,别拿“多读”来吓人。哪怕一个字也不识,哪怕一本书也没读,孩子已经可以“写”了。不过不是用圆珠笔,用录音笔罢了。

你到书店买书,第一要做的事是找书。你绝不会书架上随便抓一本就去收银台。你在寻找,寻找自己需要的书。

20世纪80年代,只要冠上“金庸”两字,什么武侠小说都能卖个好价钱,于是出现了很多连金庸先生都不知道的“金庸小说”。这个世纪,青春小说只要挂着“郭敬明“三个字,就能卖出知名作家都羡慕的数。有一种阅读,像“追星”式阅读,这种阅读对作文会有啥帮助呢?

近年,给儿童、青少年写东西的作家多了,祖国大地,一夜春风,冒出了无数的“儿童作家”“校园作家”。小孩子读书,凭的是感性,觉得那故事好玩,那故事和自己身边的差不多,买。就像老婆大人,什么电视都能迷上一阵子,都觉得挺好。那样看一辈子电视,也不会拍出一个片子。

我以为,对于作文而言,好的阅读,应“寻找”表达上与你相近的“书”。读到一本与你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书籍,你就有一种冲动,想把他的书全部看完;你就有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不同于当年看“金庸”,它不是来自故事,而是来自作者的表达气质。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