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美术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论唐代美术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7cb2741b307e87101f696ea

术魅力。林纾说:“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所论极是。又如诗歌与小说的融通,我国古小说中常常融入诗、词、歌、赋,唐人传奇如此,宋元话本如此,明清小说也如此,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是这种融合的代表作,达到最高水平。 第二层面,表现艺术与艺术的融通,即各种不同门类艺术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唐代画论家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载一则画坛佳话:斐旻请吴道子作画,“(道子)谓旻曰:‘闻裴将军旧矣,为舞剑一曲,足以当惠,观其壮气,可助挥毫。’旻因墨姪为道子舞剑。舞毕,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尤为冠绝。”这里讲的是绘画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融通。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这里讲的是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融通。

第三层面,表现为文学与艺术的融通,即不同的文学与不同的艺术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元稹善书法,风流蕴藉,挟才子之气,人称“诗中有笔,笔中有诗”(陶宗仪《书史会要》)。这里讲的是书法艺术与诗歌艺术的融通。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讲述自己观看公孙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舞西河剑器,受到她舞蹈的气势、节奏的感染,因而写作此诗,呈现出“浏漓顿挫”、“感激豪荡”的诗歌风貌。这里讲的是舞蹈艺术与诗歌艺术的融通。

第四层面,表现为中外文艺的融通,即中国与外国的文学艺术互相融合与渗透。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说:“外国之声,前世自别为四夷乐。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

奏全失古法。”这里讲的音乐艺术的中外融通问题。唐代俗讲与变文的出现和发展,呈现韵文、散文相结合的特征,显然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季羡林在《关于巴利文<佛本生故事>》一文中指出:“在古代印度,最受人欢迎的讲故事的形式是诗歌与散文相结合。”

大量事实证明,融合与渗透是文学艺术的艺术思维的根本法则,

又是文艺发展的催化剂,有力地促进文艺创作不断前进。

2.2 表现形态

诗画融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我们熟知的苏轼的一句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论述了诗画融通的两种表现形态。

我们先说说“诗中有画”的问题。诗人用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景物,摄取其中富有画意的美感,用诗句表现出来。《宣和画谱》论王维诗云:“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着云起时”。(《终南别业》)“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杜甫的“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野望》)都是极富画意的诗句。宋代郭熙《林泉高致·画意》中附有其子郭思的记载:“思因记先子常所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例如“女儿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羊土谔《望女儿山》)“春潮带雨晚来急,野舟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都是可以入画的诗句。这种例证,在唐诗中是举不胜举的。

其次谈谈“画中有诗”的问题。朱景云《唐朝名画录》论王维:“《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出笔端。”就是说画里富有诗意,是画中有诗。董其昌《画旨》说,“画中诗”惟王维得之,到了元代,黄公望得之,因题六言诗,曰:“诗在大痴画前,画在大痴诗外。恰要三百余年,翻身出世作怪。”恽向甚至认为,元人画往往画中有诗意,他说:“元人之画,不论是某家某家,不论意多于象,展卷便可令人作妙诗。”(此语载陈夔麟《宝迂阁书画录》)拈出倪瓒、王蒙、吴镇诸人画验之,其言不诬。唐人舒元舆作《桃源图记》:“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视详玩,自觉骨戛青玉,身入境中。”李贽《焚书·诗画》论唐人这幅《桃源图》,“此画中诗也,绝艺入神矣。”画幅富有意蕴、情韵,意境深遂高远,耐人寻味,俗语说很有“卷气”,便是“画中有诗”。

3 代表人物

3.1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

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但是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图1-1

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