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地理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三期中地理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7ce2bbd50e2524de4187e3d

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读 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3~4题。

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4.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读我国某大城市分布略图(图中①②③代表不同功能区),完成5~6题。

5.图中②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行政区 D.商业区 6.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城市郊区 B.位于城市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靠近铁路公路

1 /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至2020年,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亳州以外的总共40级及以上城市,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分布图”示意图回答题。

个地7~8

7.长江三角洲地区

A.高级城市数量较多,低级城市数量较少 B.杭州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种类最齐全 C.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8.对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逐渐同化,地区内部竞争激烈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镇体系的建设目的是扩大上海城市规模 D.交通一体化先行,跨省交通突破行政边界

读右图,回答9~10题。

9.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铁路

10.影响该城市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C.政治 D.铁路

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农业生产示意图”,该地区春夏季生产粮食,秋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兴办了大型养猪场。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12.该地区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改善了

A.热量条件 B.地形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下图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3~14题

13.铜粗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14.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

A.加强加工厂之间的联系 B.加强与精炼厂的协作 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D.降低劳动力成本

2 / 8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1996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6.该市要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A.M处 B.N处 C.O处 D.P处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图a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A.工序上的联系 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18.图b表示

A.工业集聚 B.工业分散 C.工业的信息联系 D.工业的空间利用联系

二、双项选择题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B.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20.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读城市化模式图,回答21题。

21.下列有关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发生在二战前 B.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C.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3 / 8

D.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22~23题。

22.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B.地广人稀 C.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

23.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劳动力充足 B.机械化程度高 C.市场广大 D.复种指数高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

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24题。

24.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生态退耕 B.海平面上升,淹没耕地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建设占用耕地

读甲(沪宁杭工业基地)、乙(德国鲁尔区)两图,完成下列25题。

25.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A.地理位置优势 B.煤炭资源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水力资源丰富

读“甲、乙两

4 / 8

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