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组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九组书法培训心得体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7d12a09b9f3f90f77c61ba8

九组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12月13日至14日,在临沂第二十二中学举行了罗庄区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班第一期培训会,首先由临沂大学美术学院郑祖玉教授给我们作了书法教育专题讲座。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的刘涛主任和区教研室陈炳伟主任到会指导,会议由尚主任主持。来自全区各中小学近百位专兼职书法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可谓盛况空前;本次培训活动是在书法教学处于低谷,书法人才极度匮乏、书法艺术几近灭绝的情况下举行的,可谓意义重大。

培训会历时一天半,上午是郑教授的书法讲座,郑教授从用笔、结构和章法方面为我们作了精辟的论述。学员们认真听讲、体会,个个都那么的聚精会神,听的是津津有味;下午是学员们的练字时间,每位老师都昂首挺胸,坐姿端正,手握毛笔,双眼都很认真的看每一个字的结构,小心仔细的临摹每一个笔画。如此反复练习,多加强化。虽然刚开始字写得不怎么样,但也毫不气馁,继续努力,过不了多时,竟也进步了不少。第二天听了于菲老师的一节书法示范课。于老师对这节课功夫可谓下的够足,头一天就为横的笔画不耻下问,多多请教,一遍一遍的研究、揣摩。各位教师的点评也是见仁见智。滨河明珠小学的孙向坤老师的书法开展专题报告,更让在场的各位为之震撼,为他的这种求实认真,书法教学的忧患意识所感动。

我们九组是由汤庄实验学校和褚敦中小的十位老师组成的,在本次培训中都有所收获。

临沂汤庄实验学校的汤友铭是一位临习书法30多年,在书法上已小有成就的老师,他在体会中写道:

书法是中国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标签。我们理应保护好它,传承好它。 纵观历史,便知书法传承的重要。从汉字的出现到民国时期,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书法家。可新中国成立以来,书法教育日趋低靡,没有一位能够和苏黄米蔡或颜柳欧赵媲美的,甚至得到国人普遍认可的书家也没有几个。

横看各界,即知书法教学的迫切。各行各业,真正能拿起毛笔写出一手好字的人寥寥无几。司空见惯的街道宣传标语,你见不到好字体;在所见到的各级各类书画展览中也未见到多少好作品。更为严重的是,在多次的书画展览、书画团体活动中,几乎见不到45岁以下的书法爱好者。这表明了书法教育出现了断层。就以教育系统而言,各校爱好书法的能有几人?能拿起毛笔写出一手好字的又有多少?从课堂板书你会发现,身为大学学历的语文教师写的字极度的不规范,比如,“公”、“分”二字的部首,他能写成“人”字,“头”的最后一笔,他能写成“捺”,而不是“点”,字体结构也不规整,老师尚且写出如此“好”字,学生能写出什么字就可想而知了。

再就是,书法教育要从传统抓起。硬笔书法,可先让学生从印刷体练起,待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掌握以后,可让学生选练各自爱好的字体;软笔书法,要从颜柳欧赵

等传统楷书入手,绝不可以从近现代书家的书体起步,应取法乎上。近年来,书法界出现一些怪现象,就是书写者随心所欲,胡涂乱抹,点画或干瘪无力或臃肿乏味,结构东倒西歪,从点画到结构无圆润、劲健、挺拔之感,有人写的东西非字非画。这些作品不仅不能给人美感,反而破坏了好心情。可这些人却自诩为“创新”。书法艺术中的所谓“创新”,应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进。可从他们的作品中却看不到传统的影子。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曾经说过,书法界自谓创新之人,都是基本功不硬者。他是以创新之名,掩盖他的不足。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书法爱好者和教育工作者,继承传统应首当其冲。不仅自己要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承下去。国人们,行动起来吧!莫等闲,白了颈上头,空悲切!

禇墩镇中心小学胡敏老师写到:第一次参加书法教师培训,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聆听了郑教授书法讲座,聆听了于菲老师的书法与写字教学。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新的认识。这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法专业知识,而且从中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通过培训,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正如郑教授所说:“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

褚墩镇永安小学张连学老师写到:为期一天半的书法培训不知不觉结束了,通过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源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但我受益匪浅。我深刻地感受到它不仅是一次专业技术的培训更是一种责任的传递。在电脑日异普及的今天写一手好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是责任重大。

这次培训不仅使我学到了书法专业知识也感受到许多的道理,认识到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应与民族精神成为一体。这样它即可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是静态的舞蹈可以使人振奋。比如:王羲之字体优美挺拔,可以使人变得活泼开朗,颜真卿字体方正有力,让人觉得性格朴实、厚重。知到练习书法并不难,要写一手好字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临摹,而临摹最好的工具纸就是坐标定位格,它参照点多,好定位是初学者的好帮手。

在培训过程中我还认真观摩了于老师的书法教学示范课,于老师基本功扎实、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是我们农村小学写字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引领。在实际

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书法课情同虚设,我要借这次书法培训的东风,大力宣扬书法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书法的兴趣,把书法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另:建议领导加大对书法课的监管力度,设立专职书法教师。

店子小学肖兵在体会中写道:此次培训,是一次难忘的书法之旅,让我感受了别样的墨香。

区艺体教研室尚金海主任特聘著名书法家郑祖玉教授为我们授课。郑老师是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严谨的教学风格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剑”。乍一看郑老师,朴素的装扮、你完全想象不出他的字如此漂亮。更有幸的是目睹了郑老师的“坐标定位格教学法”讲座。让我真正见识到一个书法家的艺术魅力。

本次书法培训的内容由罗庄区教育局艺体教研组举办的,老师从“写得好、讲得好、辅导得好”三个方面循序渐进,使受训学员在短期内较好地掌握书写技巧和要领,并能顺利走上讲台,胜任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郑老师从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到字的间架结构、章法布局都十分认真地讲授。让我们知道了每个笔画的轻重、节奏,一个字里每个笔画的位置如何安排,才能让字变得更漂亮。掌握了楷书的书写技巧和要领后,我们进行了反复的练习,每个学员都觉得在这两天里自己的字进步了、规范了、漂亮了。

褚墩三岭小学宋凤娇老师写到:我们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褚墩镇兰山小学陈振强老师写道: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学生写好字不但有助于他的成长,也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其中教师的书写的好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学习内容,由教育局的领导对本次培训做了动员讲话和培训内容介绍。临沂大学书法系郑祖玉教授介绍了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功能,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写好字即用笔、结构、笔势,郑教授的讲解非常精彩,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运笔方式,找到了书写的正确感觉和状态。于老师的示范课为我理清了思路应该怎样上好书法课和很长时间以来上书法课无从下手的问题。临沂滨河明珠小学的孙老师介绍了他们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以及他们是怎们样上书法课的,孙老师把中国书法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来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培养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汤庄实验学校的张杰在体会中这样写道:书法教学与美术教学的区别在于:美术课堂要有创新的理念,书法教学要从传统中找出路,学好书法如果不认真临帖,不学古人,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老老实实从头学起,才是唯一途径,其它别无选择。这次书法培训活动其实是尚主任在书法教学的路上投放的一枚石子,定会为我们指引出一条明朗的书法教学之路。

褚墩小学的胡开强老师说的很实在:我觉得学习书法有以下好处,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字变漂亮起来;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我要把本次学习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书法学习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多年的临习就不会有扎实深厚的书法功底和气韵生动的表现手法。古人在“天大寒,砚冰竖”的艰苦条件下仍然临池不辍。作为一位中小学书法教师也应学而不厌,在书法教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进步。“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撰稿:张杰 汤友铭 肖兵 胡开强 张连学 陈振强 宋凤娇 胡敏

2012.12.20